靶向药|当肿瘤也学会“百花齐放”,以精准著称的靶向药该如何破敌?( 二 )


从以上病例中,我们不难看出,GIST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不同的转移灶可出现不同的继发耐药突变,同一病灶的不同部位也可以出现不同的继发耐药突变,而且随着治疗的推进,不同治疗时段也可以出现不同的继发耐药突变 。
已获批的药物对不同的变异敏感性差异较大
肿瘤的异质性带来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耐药性 。
目前获得FDA批准用于GIST治疗的靶向药物有5种:一线治疗的伊马替尼,二线治疗的舒尼替尼,三线治疗的瑞戈非尼,四线治疗的瑞派替尼,以及治疗携带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括PDGFRA D842V突变)不可切除或转移性GIST成人患者的阿泊替尼 。
对于伊马替尼而言,KIT的11号外显子突变对它非常敏感,而KIT的9号外显子突变,则获益少的多[23] 。
对于舒尼替尼而言,继发性KIT外显子13、14突变患者的治疗疗效优于继发性KIT外显子17、18突变患者[24,25] 。
至于瑞戈非尼,目前的研究表明,继发性KIT外显子17突变患者接受瑞戈非尼治疗会有较好的疗效 。
此外,还有一个需要指出的是,PDGFRA D842V和D816V突变,这两个突变可能对伊马替尼、舒尼替尼与瑞戈非尼治疗原发性耐药[24,26-28] 。
靶向药|当肿瘤也学会“百花齐放”,以精准著称的靶向药该如何破敌?
文章图片


▲目前获批的一二三线治疗药物对不同变异的敏感性
根据指南和共识的推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初诊GIST患者而言,至少需要做一次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找到合适的靶向治疗药物 。而对于出现继发耐药的GIST患者而言,前后累计需要2次及以上的检测 。
虽然指南和共识这样规定,但是在现实中接受基因检测的GIST患者占比并不高 。从第三方平台统计的数据来看,国内做过基因检测的GIST患者在40%左右,而做过两次基因检测的患者,占比就更低了,仅10%左右 。
前不久,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涉及3866名GIST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在这项研究中,做过KIT基因检测的患者仅1033人,仅占比26.7%[29],这个比例真是低的有点儿让人意外 。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分子诊断的重视度非常不够,另一方面是复发后的患者难以获取组织样本 。
近年来,在二代测序基础上兴起的液体活检技术逐渐进入GIST的诊疗领域,但是应用前景仍不明朗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GIST往血液中释放DNA的可能性较小,这也导致GIST患者血液中ctDNA阳性率相对较低[30] 。
例如,有研究表明,对于KIT外显子11的突变,ctDNA检出率只有组织检测的64%;KIT外显子9的突变,ctDNA检出率只有组织检测的38%;KIT外显子17和18的突变,ctDNA检出率只有组织检测的三分之一[31] 。
靶向药|当肿瘤也学会“百花齐放”,以精准著称的靶向药该如何破敌?
文章图片


▲ctDNA检出率低
总结以上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虽然GIST的异质性极高,尤其是继发性突变,且不同的突变类型对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但是分子诊断却重视的不够,只有很少比例的患者接受了基因检测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患者的获益 。
由于90%对一线治疗药物伊马替尼单药治疗出现耐药的患者,原因在于继发性突变导致的KIT过度激活 。因此,如果能有一种靶药能直达KIT的核心,而无惧继发突变的话,或许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
治疗GIST的第一个广谱TKI已经诞生
坐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生物医药公司Deciphera专注于解决肿瘤耐药,其科学家一直在关注酪氨酸激酶和TKI药物的研发进展,他们在发现伊马替尼耐药现象之后,就转变了GIST药物的研发思路:从ATP结合位点竞争抑制剂转到“开关口袋”抑制剂 。
瑞派替尼就是Deciphera的研究人员基于上述研发思路,针对KIT和PDGFRA的“开关口袋”开发的新型广谱TKI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