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一场能源革命已在中国爆发,世界格局或将“大洗牌”( 四 )


所以,一种性价比更高的储能方式有多重要你知道了吧?
只有把价格降下来,电池储能站才能遍地开花 。
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一年用电接近7000亿千瓦时,且存在明显的用电波峰 。如果储能可以跟上,就能在关键节点进行充放电调解,维持经济正常运转 。
当然,这还只是小试牛刀 。
第一,风、水、光伏发电后,会并入国家级电网输送 。但过去由于调度的问题,并网不畅,各地弃光限电,阻碍了新能源发电事业 。甘肃、新疆、宁夏等地的新能源电站,每天都在拼命发电,但当地根本消耗不掉,急需便宜的储能方式 。
第二,现在的大城市动不动就一两千万人口的规模 。能源多靠外地供给,一旦某个链条中断就会陷入混乱 。像2008年的南方雪灾,2021年的郑州洪水,都反映了独立储能、安全储能的重要性 。
第三,在寒冷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带,有许多涉及国防安全的重地,能源保障至关重要,稳定的储能模式成为支撑长城铁哨的一种刚需 。
钠离子电池储能站能够满足上述要求 。一旦大规模投入使用,无疑会改变很多地方的生态,甚至影响地缘政治 。
强大的应用前景,可能会诱导更多的国内外巨头下场,去进一步开发和挖掘钠元素的应用 。
因此,宁德时代实际上已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把元素周期表战争引到了另一个新的战场 。
05之前有人曾议论,电池的化学体系已经很难创新了,只能在物理结构上做些改进 。但实际上,“电化学的世界就像能量魔方未知远远大于已知” 。
人类历史上,有很多最聪明的大脑都因为“不敢做梦”而做出过于谨慎的判断 。
像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就曾预测,全世界只要有4台计算机就足够全世界使用 。结果,在电子管时代切换成晶体管时代后,全世界每个角落都在发出0和1.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过早地断言电池技术的极限 。
它对人类社会的颠覆性作用,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还要高 。就如前文所述,锂、钠元素的终极使命,是对作为能源的碳元素的替代 。
过去,煤炭、石油都是远古植物/生物死亡后埋藏在地下,经过千百万年的反应形成,这些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 。我们想要获取,基本上只能通过开采的手段(煤制油只是一种补充,而且也要先采煤) 。
如今,随着锂/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商业运用,一幅崭新的画卷展现在中国面前:能源制造开始慢慢取代能源开采 。
通过在戈壁滩上铺设太阳能牧场,在近海岸建设潮汐电站,在丘陵山坡铺排大片风机,能源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靠天吃饭了,而是可以如同流水一般被生产和转化出来 。
去年7月,新能源成为国家电网第二大电源,预计到2030年煤炭在能源消费比例会降到44% 。这些能源注入电池而不是内燃机,驱动着汽车行驶,工厂运转,电视直播,手机通信……
与石油烧完就没了不同,锂/钠在电池里面仅起到充放电作用,本身不会消失可以重复使用,成为能量转化、储存的关键中介物质 。正是锂/钠电池技术的商业化,才让能源制造时代的来临成为可能 。
这种切换对于中国而言绝对是福音 。
因为在能源开采时代,中国9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上,有啥就只能开采啥,其余的依靠进口,相当被动 。但是在能源制造方面,我们作为全球产业链最全的制造业大国,就极具优势 。
以光伏为例 。从上游的硅片、银浆、PET基膜,到中下游的电池片、光伏玻璃、背板,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有无数中国玩家涌入 。
上下游的紧密配套,以及规模集群效益,让中国牢牢占据全球光伏产业链龙头地位 。早在2019 年,中国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就分别占全球产量 67%、98%、83%和 77% 。生产成本的下滑,让光伏发电经济性愈发凸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