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单本轻易卖到百万,IP剧本杀价值几何?( 二 )
而从用户角度而言,剧本杀能够让IP在原本形态之外,带来故事的延伸和拓展,带来更多元、丰富的娱乐体验,使得消费原IP所产生的快感更加具象化立体化 。
《庆余年》剧本杀的玩家在社交平台评论中,剧情和原IP勾连的部分好评较多,“深入感受了《庆余年》人人平等的立意”等类似评价是其中主流 。
文章图片
除了IP整体开发的作用,剧本杀还可以作为文娱作品的营销手段,尤其是对于电影而言,相比较剧集、动漫等其他形态,电影对于营销动作的依赖性更强,电影方对于映前营销会有内容或者相关上的要求 。
“我们希望剧本杀能够作为电影的一个前置体验产品,在内容上和电影形成一个连接点,通过剧本杀影响用户 。”
《刺杀小说家》剧本杀出品及发行方一闪工作室创始人刘艺松说道 。
而在体验之外,有些电影IP方还会希望有海报张贴、预告片播放、送票等相关活动,产生实际的带客量 。这实际上就对发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行方一是在内容上下功夫,二是统筹店家以及票务资源 。
刘艺松告诉预言家游报:“做IP剧本杀比原创剧本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更多,但收益上其实并没有多多少 。”
目前头部IP剧本杀和头部原创剧本杀的销售量甚至不能放在一个水平线上比较 。
那剧本杀行业为什么还是掀起了“大IP改编”热呢?
还是要回到剧本杀形态以及行业规模上来看,对用户而言,尝试剧本杀的门槛并不低,时间长、价格高,并且需要十足的精力投入,所以相关数据中,剧本杀行业总体玩家规模在5000万上下,而影视、文学、游戏等内容形态的用户都远远超过剧本杀 。
当剧本杀和文娱IP相结合,实际上起到的是一个引流作用 。
《盛夏未来》官宣剧本杀项目的评论下,全部是电影观众在表达希望参与的想法 。
文章图片
并且得益于IP本身的共识性,IP本降低了剧本杀新用户的心理门槛 。“就像喝咖啡一样,你走进品牌咖啡,就知道自己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口味和服务,”董文洁分析道:“而IP本是让新用户在未知的剧本杀中先获得已知的故事和信息 。”
可以这么说,IP本是剧本杀行业“做大蛋糕”的有力工具 。不过IP归IP,不管用户冲什么进店,来消费的还是内容本身 。
02 改编不如原创易,怎么打破“IP皆烂本”魔咒?受到此前“IP本皆烂本”的行业风向影响,从去年开始,IP剧本杀项目中的IP方对于内容的要求和把控也逐渐提到了和其他IP形态相同的标准上,而剧本杀出品和发行方出于对自身口碑维护,以及行业健康发展的立场上,对于内容的打磨也日渐精细 。
首先从创作上来说,IP剧本杀的改编一般都是借用原IP的世界观和设定,来创造一个新的故事 。
比如《刺杀小说家》实际上就是在“小说里小说外互相影响”的设定下,重新创造了一个区别于东方奇幻的西方赛博朋克故事,让玩家体会的是电影中的核心设定,而非电影故事本身 。“你不可能在剧本杀里就把故事给剧透了,这样人家还怎么看电影呢 。”
并且沿用设定而不沿用人物的好处还在于不会影响主线故事的推进,也不会造成崩人设等后果 。由超自然力量影视创作的《庆余年》剧本杀讲述的就是一个支线故事:一群志士受到叶轻眉的影响为了家国大义而做出抉择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