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覆盖全区80余万人口!南沙11家医院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

从全区年度门诊总量,到医生接诊开的每一张药单;从一份CT影像档案,到诊疗全流程的记录……在广州市南沙区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平台上,连接着患者、医疗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健康医疗数据在此汇聚流动,帮助患者获得更便利的医疗服务,医疗一线问诊效率显著提升,医疗监管也愈发透明高效 。
采访人员从南沙区卫健局获悉,该平台建设历时两年多,已于日前通过验收,目前已覆盖全区11家区属医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19个村卫生站,建立收集健康档案覆盖全区80余万人口 。
南沙区也成为全市首个与广州市检查检验平台联通实现结果互认的辖区,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处在全市较领先水平 。截至目前,南沙区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已累计为区内转诊、转院的患者免除重复检验检查约1万次,有效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
助力高效问诊:打破患者跨院诊疗数据壁垒
在南沙区灵山医院,耳鼻咽喉专科医生林华秀用电脑登陆医院信息化平台,熟练地调阅来诊患者的健康档案 。
【南沙区|覆盖全区80余万人口!南沙11家医院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依托去年8月份在该院上线的南沙区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他如今可以轻松获悉患者此前在广州市其他医院就诊的记录,既往病史、近期用药、检验检查等信息一目了然 。
“病人是不是有慢性病、对什么药物过敏、近期做了哪些检查,医生结合系统上的电子病历就能了解到,诊断时更不容易出现疏漏 。”林华秀说道,这可以显著降低医患之间的沟通成本 。以往遇到复杂的病例,单单理顺患者携带的纸质版检查单和病历就需要花费近二十分钟,而现在借助信息化系统,“五六分钟就能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情” 。
打通患者的跨院诊疗数据,是南沙区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的一大亮点 。自2018年4月启动建设以来,该项目初步完成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医疗数据的全量归集,形成居民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等 。
采访人员了解到,该项目平台已接入南沙区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区灵山医院、南沙区妇幼保健院、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等11家区属医院,以及南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9家社区医院,与全区医疗机构、广州市医保局、血站、急救中心、广州市卫生健康局等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了居民健康信息的跨部门、跨区域功效和利用,有效打破数据壁垒 。
减少就医成本:检验结果互认累计万次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医疗数据联通为患者带来的另外一个利好 。南沙区也是全市首个与广州市检查检验平台联通实现结果互认的辖区,这意味着转院、转诊的患者有望减少重复检验检查,降低就医成本 。
“比如东涌医院接诊了一位患者,他近期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拍过CT,医生可以直接通过信息化平台调取清晰的扫描影像,如果认可这个检查结果,就不用再给患者开检查单了 。”平台承建方中电数据服务(广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
以CT为例,在医院做一次腹部CT要1000多元,而做一次全身CT则要8000多元,这对很多患者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据悉,接入广州市的检查检验互认平台以来,南沙区医疗机构实现互认次数约1万次,减少患者做重复检验检查的费用 。
信息化平台为南沙居民就医带来的变化远不止于此 。如今,南沙市民通过关注“南沙E健康”微信公众号、绑定个人信息,便可“一码通用”完成网上预约挂号、接收排队提醒、实时结算、档案查询等操作,就医体验大幅提升 。
在日均接诊量将近1000人次的灵山医院,以往病人排长龙等挂号、就诊、缴费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以前叫号全靠护士的嗓子,现在电子叫号不仅方便病人就诊,也让我们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也小了很多 。”灵山医院门诊相关负责人介绍 。采访人员获悉,截至目前,全区共通过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挂号的人数约 11万人次,缴费人数约12万人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