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移植|一年22例小肠移植手术,这家医院成为全球第一( 二 )


对面病床上,是她半年无法吃饭、一直靠营养液维持生命的28岁女儿冯依(化名),她本来也即将成为一名母亲,因为妊娠合并肠扭转,造成几乎全部的小肠坏死,只剩下了12厘米的小肠和不到1米的大肠 。她不仅失去了龙凤胎,当地医生判断,生命撑不过3年 。
2019年7月,具有丰富小肠移植经验的专家吴国生教授及其团队接诊了冯依 。经过多位专家的联合会诊,冯依系“妊娠合并肠扭转” 。当时处于妊娠期的她,由于体内的孕激素水平升高使肠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肠蠕动减弱,再加上先天性肠系膜根部距离较短,受到增大子宫的推挤时,肠道蠕动受到限制 。过度牵拉和挤压,使小肠扭转、变位,最终引发肠坏死 。
“妊娠期肠扭转较罕见,发病率为1/1500~1/60000 。”吴国生教授说,这种突发疾病,孕产妇死亡率高达6%~16.6%,胎儿死亡率达26%~44.40% 。在他行医近30年的生涯中,一共遇到过3例类似疾病,其中两位患者接受小肠移植手术后,身体好转、存活至今,用这个办法试一试,也许能为冯依带来生的希望 。
知道自己的一段小肠可以救宝贝女儿的命,冯依的妈妈喜出望外 。“求求您,把我的小肠多切一点给我的女儿 。”术前谈话后,冯依妈妈反复跟吴国生教授请求 。过去不爱喝牛奶、吃肉的她,最近努力加强营养 。
小肠移植|一年22例小肠移植手术,这家医院成为全球第一
文章图片

经过浙大一院多个学科、多名专家的合力拼搏,终于让母亲捐出的2.4米小肠成功接入冯依体内,这场母女间的动人故事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吴国生教授说:“如果冯依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她还有做妈妈的希望和可能!”
为打败“癌王”胰腺癌,医生把他的小肠取出来再“种”回去
“一发现就是晚期”,这是曾经人们对“癌王”胰腺癌的直观印象 。
胰腺癌的一个特点就是浸润性生长,也就是说肿瘤是没有边界、很难分离的,需要把整个胰腺切除,但胰腺又和十二指肠是特别“亲密”的朋友,所以手术时通常是把胰腺和十二指肠一起切除 。
而肠系膜上动脉为人体小肠和右半部分结肠供血,如果直接把它切除会导致小肠坏死,但如果不切除会导致肿瘤切除不彻底 。如何在对肿瘤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完整保留小肠功能?
小肠移植手术可以让这个问题得以化解,通过在体内仔细探查,将好的小肠完整切下来在体外进行修整,同时体内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再将小肠重新“种回”体内,这种方法叫做“系统化疗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 。
70岁的杭州人老朱是全球首例“系统化疗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手术”的受益者 。他天生就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在桐庐置办了一处房子,每天种菜、浇花、钓鱼,这样的田园生活,老朱和老伴儿非常享受 。但2018年末,一辈子没生过大病的他,连着好几天胃口不好,吃不下饭 。
“他告诉我的时候,这样的症状差不多有一个多月了,我想想看有点不太对劲,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有问题的 。”老朱的小儿子说,他们找到了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梁廷波教授团队,经过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病因明确了:胰腺癌!晚期!
以往,胰腺癌患者化疗后仅30%有机会得到根治手术的机会,更多的患者因为肿瘤侵犯范围大,无法根治 。“现在,通过系统性的化疗方案联合小肠移植技术,为更多的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救治机会,成为获益者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表示 。
2019年12月5日,老朱的手术正式开始,由梁廷波教授和吴国生教授共同完成 。两位专家同时“开工”,这边在体内仔细切除胰十二指肠,那边对取出的小肠和结肠血管进行灌洗、修整,将未受肿瘤侵犯的血管保留下来,最后再将修整好的小肠和结肠与体内的血管仔细吻合,这样就达到了既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又保护小肠供血的目的 。历时8个多小时,手术成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