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家公祭日|1 个外科医生,50 万患者:大屠杀中守护南京的人们

本文字数为:3900 字
阅读需要:6 分钟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这 6 分钟里,将有30 人去世
南京!南京!
我们不得不暂时将目光投回到 1931 年 9 月 18 日的那个夜晚 。
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传来一声爆炸的巨响,东北自此沦落敌手 。这里的人们失去了一望无际的森林,失去了辽阔肥沃的黑土地,失去了自己的家乡 。
1937 年 7 月 7 日夜 11 时,日军炮轰宛平县城,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国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奋起抵抗,在此打响中国抗战第一枪 。
7 月 29 日,北平失陷 。
7 月 30 日,天津失陷 。
8 月 13 日,淞沪会战爆发,次日,《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发布 。
8 月 15 日,日本飞机开始对国民政府首都南京进行长达数月的猛烈空袭,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在密集的轰炸下一寸寸化为焦土 。
11 月,法国神父饶家驹在上海方浜中路、民国路(今人民路)内创立了世界首个战时救护平民的「南市难民区」 。在今后的 32 个月时间里,这一安全区先后保护了 30 余万中外难民 。
11 月 20 日,在激战 3 个月之后,中国国民革命军伤亡已达 25 万人,而后被迫撤退,上海沦陷 。
同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将首都以及政府机关由南京迁往陪都重庆,战火不断蔓延,日军已经直逼南京城下,有门路、有能力的市民纷纷逃离 。
南京|国家公祭日|1 个外科医生,50 万患者:大屠杀中守护南京的人们
文章图片


日军将头颅砍下,在遇难者口中塞入香烟,作为「摆设」
12 月 15 日,日军对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 3000 余人被集体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夜,押往鱼雷营的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军人 9000 余人被日军屠杀 。又在宝塔桥一带屠杀 3 万余人 。在中山北路防空壕附近枪杀 200 人 。
12 月 16 日,位于南京安全区内的华侨招待所中躲避的中国男女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 。日军用机枪射杀后,弃尸于长江以毁尸灭迹 。
12 月 17 日,中国平民 3000 余人被日军押至煤炭港下游江边集体射杀,尸体推入江中,滔滔江水,为之断流 。
这样的暴行,在那时的南京,每天、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
在那 40 多天疯狂中,生命显得毫无价值、也毫无尊严,暴行下,南京 30 万人死去了,还有更多的人、更多的土地,浸泡在无尽的苦痛之中 。
根据鼓楼医院的麦卡伦牧师记载,从 12 月 13 日大屠杀开始后的一两个月内,医院收治的患者以外伤和强奸致伤为主 。鲍恩典女士在日记中记载:自从南京沦陷,他们大多数是带着刺刀或子弹伤口前来的,威尔逊医生不得不连班倒,一直呆在手术室里做外科手术以抢救伤患 。
除了无底线的屠杀之外,日军还对城内的妇女,不分老幼,进行强奸与轮奸 。
威尔逊医生在日记中记载,12 月 19 日,一位怀孕近 7 月的 19 岁妇女李秀英,与父亲一同避难于设在安全区的一间地下室里 。3 名日军闯进安全区施暴时,李秀英与其搏斗,脸上被日军砍了 18 刀,全身一共被刺 33 刀,昏死过去,被家人送往鼓楼医院急救,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虽然流产,却奇迹般地保住了生命 。
南京|国家公祭日|1 个外科医生,50 万患者:大屠杀中守护南京的人们
文章图片


屠杀现场
但鼓楼医院并非绝对安全的避难所,即便是在安全区内,危机仍旧每天上演 。
摆在最前的问题,就是食物短缺 。
由于长时间只能吃稀饭,很多难民营养匮乏,患了脚气病 。拉贝与其他委员们寻求各方援助,又想办法从上海运来 100 吨蚕豆,为大家补充维生素 。
鼓楼医院的行政主管麦卡伦牧师不仅为医院运粮、煤,还要用救护车接送病人回家,他在运送蚕豆的过程中,与难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