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特写】被抑郁症吞噬的大学生( 二 )


文音吓了一跳,猛得把手抽回去 。书记又把她的手抓了过去说:“有人抱过你吗?我们都是和你站在一起的 。”
对此,文音感到非常不适,不想和书记聊 。她认为这种关怀方式“非常糟糕”,“但凡她有点心理学知识,都不会这个样子” 。
文音希望学校老师不要太把她的病当回事儿,然而,老师的关怀成了她生活中必须承受的“负担” 。
温度骤降时,辅导员关心她:“天气凉了,我怕你难过 。”辅导员还常常以“给我看看你们家的猫吧”“这两天雾霾重”为开场白,跟她聊了两句后便直奔主题问道:“你在吃药吗?”
(五)
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强化咨询服务,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 。
同时,《纲要》强调了“保密”原则,要求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保护学生隐私,杜绝信息泄露 。
但是,校方也承担着社会舆论的压力 。王超指出,主要还是因为社会对于高校自杀的容错率太低,一旦有学生在大学自杀,舆论压力通常一边倒地责怪学校,家长也责备校方,学校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便会认为是校内的心理健康中心没有把工作做好 。
王超指出,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在判断是否需要突破遵守保密原则时也面临两难境地 。一方面,根据咨询伦理,高校心理咨询师希望遵守从业原则,只有当来访者出现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倾向时,咨询师可以可以突破隐私保密原则,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但另一方面,学生往往不希望自己的心理问题被家长知道,因为很多时候家长就是导致这个心理问题的原因,告诉家长后反而会加大学生的压力,并导致咨访关系的破裂 。
在巨大的舆论关注和学校压力下,给抑郁大学生做校内心理咨询,就像是在走钢丝 。
抑郁症|【特写】被抑郁症吞噬的大学生
文章图片


某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墙面上的标语 。摄影:顾嘉琪
此外,《纲要》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要具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学历和专业资质,要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每校至少配备2名 。
但现实情况显然与这一要求存在差距 。
而按照上海市规定,高校心理咨询师与全校学生的配备量是1:3000 。“要做到这个比例其实很难,学校固定的专职咨询师数量不足,只能通过向校外聘用兼职咨询师来弥补缺口 。”王超透露 。
2017年,我国正式取消心理咨询师国考 。这项存在了15年的制度,累计为国内培养来150万持证心理咨询师 。在取消心理咨询师国考之后,新监管政策几年之内未能出台,导致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出现断档 。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校外可以一小时赚几百元起步,但是在学校往往只能拿到一小时一百元,学校只能通过免费的心理培训、督导来吸引他们,但是部分骨干还是会向外流失 。”王超认为,薪资窘境也是导致高校心理专业队伍储备不足的原因之一 。
在学校心理咨询师本身短缺的情况下,来就诊的学生数量却在连年攀升,这给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
(六)
2020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首次在制度层面,关注抑郁学生群体 。
《工作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
根据《工作方案》,在2022年前,国家将在试点地区初步形成全民关注精神健康,支持和参与抑郁症防治工作的社会氛围 。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80%,学生对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 。抑郁症就诊率在现有基础上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年复发率降低3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