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伊斯特伍德|如果你感到无聊,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无聊简史

现在人们常常把无所事事等同于无聊 。这是对无聊的根本误解 。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一场流行病让很多人都与无聊建立了新的关系 。
人们被要求呆在家中,减少旅行,和亲友们的相聚也变少了 。即便已经有了疫苗,“无聊生活”依旧将是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盔甲 。
人们不喜欢无聊 。但一些科学家和评论家却表示,无聊,并非一无是处 。
无聊:古老的命题
【约翰·伊斯特伍德|如果你感到无聊,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无聊简史】20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市立学院的心理学教授约瑟夫·巴马克( Joseph Barmack),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无聊”的心理学实验 。他想了解工厂工人如何处理单调的劳动,以及如何防止随之而来的疲劳感 。
他把一些大学生带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应用心理学实验室,让他们做一项单调重复的任务,同时测量血压和注意力等变量 。实验前,这些学生都服下了安非他命,这是一种中枢神经刺激剂,用来治疗注意力不足引起的过动症,以及嗜睡症和肥胖症等 。
这个实验发现,在服用这类药物后,人们即使在做极度无聊的事情时,消极的情绪和态度也有所减轻 。而在另一个实验中,金钱也会带来类似于药物的效果 。
巴马克教授思考的是一个人类社会中的古老问题 。早在公元一世纪,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就捕捉到了无聊带来的不安感:“同样的事情要持续多久?人们肯定会打哈欠,睡觉,吃饭,还会渴、会冷、会热 。难道这都没有尽头吗?”
在中世纪,无聊被称为阿西娅(acedia),它被神学家们认为是一种恶习 。“因为无聊代表了对宗教职责的忽视,”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鲁坦斯大学哲学与社会系博士后约瑟法·罗斯·贝拉斯科(Josefa Ros Velasco)说,后来在19世纪和20世纪,无聊又被认为是工业化或资本主义的产物,是上层阶级的疾病 。
“今年是个无聊之年 。”最近,她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无聊研究协会,专门针对当下社会的无聊情绪进行研究 。
如果你把视线转向文学或哲学,你会发现,无聊往往被认为是个人、道德或社会的失败 。哲学家叔本华(Schopenhauer)在《论存在的虚无》(On the Vanity of Existence)中写道,无聊 “就像一只猛禽,盘旋在每个无忧生命的头顶” 。
约翰·伊斯特伍德|如果你感到无聊,这里有一篇关于无聊的文章|无聊简史
文章图片


容易感到无聊的人往往会更经常地胡思乱想,或者让无聊带来地负面情绪在他们的脑袋里疯狂地循环 。当他们刚开始感到无聊的时候,就会琢磨自己有多无聊,有多讨厌,他们无法摆脱这些想法 。
也就是说,害怕无聊的人,反而更容易感到无聊 。
完美主义者也可能会更容易感到无聊,因为他们试图找到“最好“或“正确”的事物,他们试图找寻一种解决无聊的完美途径 。
人们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也会影响无聊感 。伊斯特伍德把人分成两种:一种是以快乐最大化为动机的人,一种是以痛苦最小化为动机的人 。
试图将痛苦降低到最少的人,总是会构想某件事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的因素,这会让他们在身体上或心理上不舒服 。而想让快乐最大化的人,则不断地寻找让自己快乐的机会,却不那么在意任何潜在的痛苦 。
伊斯特伍德指出,如果你在这两种特质上都很极端,那你可能就更容易经历无聊的时刻 。
“对于快乐最大化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不会有足够的快乐或刺激 。”伊斯特伍德表示,我们日常生活里必须要做的那些琐事,比如洗衣、纳税、洗碗、社交隔离等等,在这种人的生活中,会变得无比枯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