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整整6年走路不稳的怪病,竟靠运动治好了!医生说这个病还会导致焦虑抑郁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应晓燕
家住上海市静安区的严大伯今年66岁,但却头晕、行走不稳6年多了 。他每天承受着头晕、站立、行走不稳,下午更明显,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出门都必须老伴搀扶,尤其是在过马路、去超市等人多的地方,而且看报纸、看手机、电视也会加重头晕 。他看了很多医院,做了许多颈椎、头颅核磁共振,就是没查出问题!反而是考虑焦虑症,给了好多治疗焦虑抑郁的药物,但是却没有一丝丝好转 。索性再也不去医院看病,什么药也不吃了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几个月前,严大伯越发症状明显,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眩晕专病门诊,详细的把病情告诉了付长永主治医师 。付医师在听取了他的病情后,只是徒手进行了神经-耳科体格检查,做了简单的心理评估 。发现严大伯运动不耐受和轻微焦虑,身体旋转和低头、抬头就会引起头晕、不稳明显加重 。通过对整个病史的分析,付医师明确了严大伯的诊断——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付医师未对严大伯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教给了严大伯如何训练、做前庭操,后来把他拉进了眩晕病友微信群,进行指导和随访 。就这样,严大伯每天早晚10分钟的前庭功能训练 。
4个多月后的一天,严大伯再次来到杭州找付医师,献上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因为严大伯持续了6年多的头晕、不稳症状,经过训练几乎完全消失了!而且可以独立行走、过马路,严大伯说:“自己从来没有那么舒服过,现在头晕基本好了,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了 。”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头晕,位居神经内科门急诊眩晕第二位 。它是近几年新命名的一种独立疾病体 。在中国,PPPD很少被临床医师所认识,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常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颈椎病”、“梅尼埃病”“神经症”等 。长期慢性反复的病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医疗资源浪费 。最近研究认为PPPD患者发病除了前庭/视觉刺激机制和姿势反射/眼动控制机制外,可能还存在皮层多重感觉系统整合功能受损 。
文章图片
这个病的核心症状包括:(1)非旋转性头晕或摇晃不稳感,持续3个月及以上;(2)上述症状大部分时间持续存在(每30天中至少15 d),大部分患者几乎每日均有症状,症状严重程度可有波动;(3)头晕症状在下列情况会加重包括站立、头或身体运动时,或暴露在复杂或运动密集的环境中如广场、超市等,且头晕症状在坐立后减轻、卧床后基本消失特点;(4)有的患者行走时需要扶他人,才感觉稳当,有的走路时表现为“摇摆不稳”步态,像共济失调,但查体时无共济失调的体征;(5)患者的症状在人多、拥挤或视觉刺激增加的场合下更加显著;(6)部分患者存在焦虑、躯体化症状,常常使医生过多关注其精神心理状态,而忽视其内在本质 。
付医师告诉采访人员:“虽然PPPD患者多伴有焦虑表现,但焦虑并不是诊断PPPD的核心症状,焦虑只是在PPPD中比较常见,二者可以是并存关系,PPPD患者也可以没有焦虑抑郁 。PPPD与精神心理性头晕不同,而且最新相关研究文献均认为PPPD不属于精神类疾病 。”
神经内科张震中教授说:“大部分PPPD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满意,患者仍反复因头晕而就诊 。我们科眩晕专病门诊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绝大多数PPPD患者进行前庭训练后症状明显减轻,众多患者快速好转 。而这些都离不开的我们的创新性,因为既往的前庭训练并未有次疗效 。另外,眩晕专病门诊可及时对部分眩晕患者完善急诊头颅CT和核磁共振排除后循环脑梗死和占位病变,为眩晕患者保驾护航 。昨日就有一名患者因头晕、行走不稳2小时来到眩晕门诊,付医师1分钟判断、5分钟完成头颅CT,30分钟进行溶栓,60分钟后症状基本消失!”
推荐阅读
- 医生|医生不知“克感敏”,被患者质疑素养不行……这次我站患者!
- 你好|看了《你好,儿科医生》我才发现,最难带的其实是家长
- 疫苗|国产宫颈癌疫苗和进口疫苗哪个更好?妇科医生告诉你答案!
- 痛风|得了痛风是应该多走路还是少走路?医生教你5招,预防痛风复发
- 催吐|卧底“催吐吧”,医生看到了什么
- 孩子|14岁女孩身高167,儿科医生:3物或是身高“加速器”,别不舍得给娃吃
- 妊娠|怀上了三胎,31岁女子却只能终止妊娠!医生提醒
- 颈部|东莞男子颈部疼痛难忍,医生竟然取出2条活虫!
- 痛风|痛风,到底是怎么来的?是吃出来的?医生告诉您真相
- 子宫_育儿|切除了子宫的女人,和正常女人有什么不同?妇科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