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没关系,我们都在练习与痛苦“共生”
昨天,一条令人略感悲寂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悄然传开——那位名叫望月崇英的东京银座托钵僧,一直站在银座四丁目为3·11东日本大地震祈福了十多年,直到今年1月1日,因感染新冠入院,最终不幸离世 。
人们说,他深深鞠躬祈愿的身姿,“看起来是真的内心在哭泣” 。即使疫情紧急,望月师傅也没有放弃过在人来人往的银座街头,为人们祈福,甚至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文章图片
苏珊·桑塔格,1975 年 。这张肖像出自胡加尔的《生死》,桑塔格曾为该书作序 。
在疾病面前,她选择理智地采取一切可能的治疗手段:她阅读了各种与白血病相关的资料,借奥登的话说,“在我有任何感觉之前,我一定要先了解相关知识,而且是大量的知识 。”
当骨髓移植无效,医生建议桑塔格“追寻灵性信仰”时,她大喊道:“我没有灵性信仰” 。
她反对一切加于客观疾病之上的话语,力求用理性的方式治疗到最后一刻,直至死亡让一切停止 。
文章图片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桑塔格那样决绝地直面痛苦,但“静静地退出”,也可以是一种选择 。
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里介绍了《好走:临终时刻的心灵转化》(本书的大陆版本为:《陪伴生命》)一书中,从事临终关怀的作者凯瑟琳·辛格对于死亡的看法:
她提到了一种“退出的品质”,临终时,患者们不再热衷于消遣娱乐,也不再执着于维持交情 。
而这种退隐状态带来的静默,能够帮助人们退出大脑皮层旺盛的神经活动,使心灵获得清静 。
疾病切断了患者与外界社会的更多联系,使派对、运动、拼事业都终止了 。然而,这种社会化的脱离,或许也能成为一种自由,而非束缚 。
《八分》中也曾介绍法国哲学家安妮·杜福曼泰勒(Anne Dufourmantelle)的《歌颂风险》(In Praise of Risk)里高空钢丝行走艺人菲利普·珀蒂(Philippe Petit)的故事 。
文章图片
他于1974年在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完成了一段高空行走 。在接受访问时,珀蒂回应到,行走时并没有想过是否会摔下或者死亡 。他一直关注的,只有自己身体里最细微的肌肉和神经,以维持每一步的平衡 。
正是这种极端的危机中,切断了珀蒂与外界的联系,使他得以与自己建立起最亲密的联系 。
当然,并不是所有慢性疾病都会发展到死亡 。但这种“退出的品质”,或许也能成为我们面对身体各种毛病时,一种更坦然的态度 。到那时,不必将“放弃”视作一种负面的消极的应对,而能够把少有的安静自处的时间当作与身体联结的契机 。
不论是决绝地抵抗,还是以退出的态度去平静面对,都是一种对疾病的面对和接受 。直面疾病本身,已经是来之不易的勇敢的一步 。
04.
未来,是平坦的现在
正如前文提到的,许多疾病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治愈,人们需要面对的是长期不确定的病情;而病痛本身,甚至死亡的结果,也是患者需要面对的 。
那么,个体应该抱持怎样的心态,与慢性病长期“共生”?
疾病的不确定性之所以会令人不安,是因为它让人们看不清治愈的终点 。没有一个清晰确切的未来得以期待,齐格蒙·鲍曼(Zygmunt Bauman)在《流动的现代性》中称之为“希望的缺席”,认为这是人们恐惧与焦虑的来源 。
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看待未来的方式?比如,将未来看作是一种当下片段的延伸?
正如患癌的神经外科医生保罗·卡拉尼什在《当呼吸化为空气》中写到的:“我的未来已经不是一架天梯,通往逐步升高的人生目标 。而是一路平坦,铺陈为永恒的现在 。”
推荐阅读
- 鲨鱼|最长寿的脊椎动物:格林兰鲨鱼可以活到500岁,它有什么长寿秘诀
- 脑中风|想要远离脑中风,这4种病的患者,需要格外注意!
- 孕妈|孕妈晚上不睡觉,当心生出来的娃性格不好,可这样补眠
- 羊奶粉|作为奶中“网红”,价格昂贵的羊奶粉比牛奶粉更好?不少人搞错了
- 孩子|“妈妈,我把钱弄丢了”,丢钱后家长的反应,对孩子性格影响不小
- 阿司匹林|长期吃阿司匹林引起高尿酸痛风怎么办?医保局:氯吡格雷可替代
- 血型|科学家揭示了血型可以反映人的性格
- 胰腺癌|胰腺癌是癌症之王?这6类人群易被胰腺癌盯上,要格外注意!
- 达格列净|达格列净:把糖尿出去,降血糖保护心肾,了解3个注意事项很重要
- 北方|格格不入的南北方人,7场比拼下来,最后一个太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