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白发人赡养白发人,中国家庭养老困境( 三 )


李健看过的社区养护中心,每个月的费用也要六七千元 。而陆晓娅向李健推荐母亲住过的民营养老院,对李健一家来说,负担费用有些吃力 。
经过那家养老院评估,李健的母亲被评定为一级标准,即具备一定行动能力,可以基本自理 。这样的老人每月要交的费用是一万两千多元 。如果是完全失能、被评定为三级,每月的费用则为一万六七千元 。
李健说,如果去住那家养老院,母亲每个月的退休金「只够一个零头」,剩余的缺口要兄妹两人分担 。但每个月一万多元「有点难」 。
养老|白发人赡养白发人,中国家庭养老困境
文章图片


老人们在养老服务中心用餐
图源:IC photo
但陆晓娅告诉「偶尔治愈」,其实等到自己需要找养老照护机构时,可能都无法承担母亲进过的那家养老院 。她的母亲在 80 年代末从新华社巴黎分社离退,相对充足的退休金让她能够支付高质量的照护服务价格 。
李健和妹妹曾经设想,在自己住的小区租一个一居室,然后聘请一位全职护工 。但最终因无法说服母亲,也找不到合适的护工,最终作罢 。他们尝试过找护工时,往往「一谈就不愿意来了」 。「如果是陪老人,给老人洗衣服做饭,这可以 。都要照顾失能失智的老人,而且被天天拴住,人家是不愿意的 。」
以李然的家庭为例,爷爷奶奶两人都失能卧床后,他的母亲便开始全职在家照护 。一方面为了省钱,一方面也没听说过当地有专业护理机构 。「我们也想过请人,但人家一听家里两个老人都失能了,就不愿意干了 。」
李然的父母虽然还不到 50 岁,但照护两位失能老人让整个家庭疲惫不堪 。在当地机关工作的父亲需要常年开会和下乡,但在奶奶也卧床后,他要随时赶回家里帮忙 。「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他都马上回家,完全没有娱乐活动 。」而作为承担绝大部分照护责任的母亲,从奶奶住院时开始,也没有那么爱打扮了,也不怎么在乎了 。
李健跟妹妹商定的每周一轮换机制,为的就是让大家都有喘息的机会 。但李健有新的担心 。妹妹的子女已经结婚,但还没有下一代 。一旦有下一代时,妹妹的重心将不可避免地转移 。「不是照顾老的,就是照顾小的」似乎是他们这个年纪大多数中国老人的宿命 。
这会加速他们将母亲送到专业照护机构的决定 。李健看过国内外许多关于养老和照护的书籍,他认为,国内可以选择的养老产品其实不够多,也不够完善 。「应该是各种各样的,根据我的财力和需求,可以选 A 或者选 B 。我个人一直期望的是能有更多的选择,但现在没有 。」李健说,软件和硬件都达到自己期望,又能负担得起,现在看来不大可能 。
寄希长护险
乔晓春表示,养老的关键在于养,在养老保险制度、长期护理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三方互动中,长护险是其中的核心 。
上海和成都都是国内首批获准推行长护险试点的城市 。汪奇诺所在的福寿康集团公司都在两地政府购买长护险专业照护服务的首批供应商名单中 。汪奇诺指出,不同城市的长护险政策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执行的情况也有所差别 。
上海和成都的长护险政策在可享受待遇的失能等级、年龄及待遇发放方式等方面就差异明显 。
在上海,由政府派遣评估专家对申请长护险居家服务的老人进行失能等级评估 。根据轻中重不同的失能级别,提供相应频次的上门照护服务 。具体费用由政府和个人共同承担,政府承担 90%,个人承担 10% 。
在成都,长照险政策最开始时,鼓励失能人员亲属优先成为照护人员,在政府派出的评估专家评估后,满足重度失能条件的人员,政府会把长照险待遇发放给失能人员或者其亲属照护人员 。到 2020 年 6 月,成都引入第三方专业照护服务机构,为重度失能人员提供上门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