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这一仗,我们赢了!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为中国留出整期版面( 二 )


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
20多年前,还是年轻人的张罗举着五星红旗,作为中国鼻科学的新生力量,代表中国加入世界鼻科学会 。那一刻,成为中国鼻科人走向世界的起点 。从那时起,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为世界提供中国的解决方案,成为张罗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
这一路走得并不容易 。加入世界鼻科学会,并不就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的融合 。“那个时候我们发表的英文文章很少,几乎没有能与世界直接交流的学术成果 。”张罗拿自己投稿的一次经历来说明这一路的坎坷:有一篇文章,他投稿两年,换了近10种期刊,某期刊曾4次提出修改意见,但最终仍被拒稿 。“那时国际学术界对我们很陌生,我们的成果也不容易被国际学者认可 。”而如今,张罗所在团队的很多研究和发现,都被相关领域内影响最大、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接收,“这代表了我们的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性和领先性,世界上很少有人做到,而我们做到了 。”
在同事眼中,张罗是个不折不扣的学术“达人” 。“他是天资最卓越的,同时也是最勤奋的 。”王成硕的评价代表了很多人的共识,“凌晨发过去的邮件都是秒回 。”
在张罗的办公室,有个令同事们“仰望”的书柜,里面装满了他收集、阅读、整理过的文献资料,数量超过6000篇;对这6000多篇文献,张罗有着自己独特的记忆编码 。同事们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考验”一下张院长的记忆力:常常有学生拿着文献去他办公室,只要报上名字,张罗的记忆匣子就会瞬间打开,如数家珍地描述出这篇文献的作者、团队、研究内容 。
醉心科研的张罗有着高度敏锐的科研嗅觉,善于发掘新的研究点 。娄鸿飞是张罗的学生,后来成为团队的核心成员,他对几年前与张罗的一次用餐印象深刻:2016年12月,娄鸿飞与老师张罗到耶路撒冷参加世界过敏科学组织国际科学会议 。与外国学者午餐交流时,张罗了解到,瑞士等北欧国家气候寒冷,很多人遇到冷空气就会出现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上述症状又与过敏性鼻炎有所不同,这给了张罗新的启发: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举办,北京的冬天同样干冷,“干冷空气引起的鼻腔炎症”成了张罗新的研究课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为冬奥会提供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为那些来京参赛、因干冷空气诱发鼻炎的运动员解除后顾之忧 。
随着越来越多创新性研究成果的涌现,国际上也出现了由中国学者贡献的英文诊疗指南,中国学者的科研能力越来越得到认可 。“我们现在参与制定了国际上25个诊疗指南,展示学术成果的舞台越来越大 。”近日,应欧洲和亚洲学术组织的邀请,张罗将参与地区性新冠肺炎相关临床指南和共识的制定 。
拼搏20年,当初坚守的梦想正在慢慢开花结果 。带领着同仁医院百余人的队伍,张罗依然在奋力奔跑 。他期待着,在未来的十几年里,中国的鼻科学和过敏科学能在世界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采访人员 牛伟坤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 邰绍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