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我为精神病患者画像

你眼中的精神病患者什么样?可怖的?癫狂的?迷糊的?冷漠的?抑郁的?恐怕多数人对这样的患者都会“敬而远之”,出于未知,更出于恐惧 。然而,精神病患者往往比一般疾病患者更需要关怀、理解和支持 。浙江杭州第七人民医院的尹肖雯医生用冷静而温暖的平视,给自己的患者画了很多幅画像 。她的画笔下有患者们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或梦幻,或欢喜,或沉静,而痛苦却显得简略而克制 。这或许是源自尹医生理性的职业操守,也展现了她作为医者的人文关怀 。更重要的是,这些绚丽又可爱的画作诉说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本期,尹医生将这些画作背后的故事讲给我们听,或许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关爱,帮这些饱受困顿的患者拥有更好的人生 。
——编者
精神病|我为精神病患者画像
文章图片


对精神类疾病,
虽然药物治疗很重要,
但无法百分百起作用
我治疗过一个女孩,父母对她的控制非常严格,甚至不允许她锁房门 。她父母的关系也一直不好,家里争吵不断 。而她又正处在叛逆期,就用抽烟、喝酒、自残来反抗父母 。这个患者反反复复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精神状况明显好转,但一回家就发病,反复自残 。
我和她父母谈过,但沟通很困难 。她父亲全程不说话,问他有什么想法,他就说:“我现在不高兴,我不想和你讲话 。”这种情绪化的表达,不是一个理性的成年人该有的 。可想而知,这个孩子的家庭心理环境有多糟糕 。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秘密和隐私 。作为医生,很多时候无法触及患者家庭的真实状况 。我为一个小患者采集病史时,问孩子母亲家庭是否和睦,她和丈夫关系怎么样 。母亲说:“我们家里很好、很和睦的,也不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
我从孩子口中听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说法:“我爸出轨,我妈经常和他吵架 。他们一吵架,我就想死,想割自己的手 。”
对精神类疾病,虽然药物治疗很重要,但仅仅通过药物,无法百分百起作用 。我们会给病房的青少年开展团体心理治疗,一群有相似症状的孩子在医生的引导下进行互动 。一来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病耻感,让他们觉得“原来不只我一个人这样” 。二来通过团体互动,让他们掌握一些承担痛苦的技巧,在团体中学习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
精神病|我为精神病患者画像
文章图片


和这些患者聊天,
涉及的话题天南地北,
让人脑洞大开
躁狂症,听这个名词,是不是就觉得这类患者一发病,就会带来攻击性?事实上,这类患者真正应了那句“精神病人欢乐多”,他们通常头脑反应灵活,经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医生去查房,躁狂症患者会带动整个病房的气氛,夹道鼓掌,带着其他患者一起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搞得医生啼笑皆非 。
这是我给一个躁狂症患者画的像 。这个患者很瘦,笑起来像猴子,我把他画成美猴王的形象 。躁狂症患者看到的世界常常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我给他配上了鲜艳的色彩 。
和这些患者聊天,涉及的话题天南地北,让人脑洞大开 。在躁狂症患者眼中,世界上任何事都非常简单,比如有患者说:“我从医院出去后,要成立一个公司,超过马云 。你们医生也别在医院干了,我会给你们安排职务,这个总监给你,那个总监给他 。”
躁狂症患者很容易互相吸引,你夸我,我夸你,互相把对方吹捧上天 。几个躁狂症患者聚在一起,成立公司,挣大钱做大事,好像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几分钟就可以搞成 。但有时激越性也很强,一言不合,他们就互相攻击,破口大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