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中国肝癌治疗到底有几板斧?( 二 )


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为肿瘤中晚期 , 丧失了手术治愈的机会 , 因此丁晓燕教授认为 , 贯穿肝癌治疗全程的系统性治疗即药物治疗不可或缺 。以免疫治疗药物为例 , 国产PD-1单抗让我们看到不俗表现 , IMbrave 150研究显示 , 免疫+靶向、双免联合、免疫+化疗和免疫与局部的联合方案正在试图达到1+1>2或1+1+1>3的治疗效果 , 我国研究者发起的针对中国人群的“双艾组合即艾坦联合艾瑞卡” , 有效率高达46% , 突破了IMbrave 150中联合治疗33%的数据 , 进一步增强了肝癌患者长期存活、乃至治愈的信念 。丁晓燕教授还补充 ,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不同学科从肝癌诊断到治疗的全程参与 , 是多个维度治疗肝癌 , 并非简单地将不同治疗手段叠加 , 其核心在于以最适当的费用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 从而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肝癌药物治疗不良反应依然是医患关注的焦点 。谈及这个问题 , 周军教授认为 ,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 , 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 , 因药物本身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各种反应 。随着联合策略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 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成为患者的重大困扰 , 其管理也对临床医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目前 , 免疫与靶向药物在联合方案中较为常用 , 周军教授以高血压、蛋白尿和手足综合征等常见不良反应为例 , 肝癌患者系统治疗时 , 既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而不敢用药 , 也不能等闲视之 , 不同药物会引发不同类、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 需区别处理 。在谈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时 , 周军教授说道 , 相对于化疗 , 总体上看 ,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一般较低 , 发生时间较为延迟 , 同时大部分具有可控与可逆的特点 , 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是关键 。至于病患比较关注的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 , 有证据显示 , 其出现与免疫治疗的疗效存在明显正相关性 , 且发生RCCEP的患者多数具有反应程度较轻、病程可逆和结果可预期的特点 。而当免疫药物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肝癌时 , 患者RCCEP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
对于如何家庭监测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周军教授直言 , 很难在家监测 , 还是建议定期去医院复查 , 如果实在要谈到在家监测 , 请患者和家属多观察 , 用药后 , 患者自身和既往有什么显著差异反应 , 哪怕是拉肚子 , 原来一天一次 , 现在一天十次 , 就应该如实告诉医生 , 请医生判断 , 及早处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