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上网一搜发现自己得了癌症”…顶级医院的医生们对网上求医问药怎么看?( 二 )
近十年来 , 该社交平台板块共有近17000条发帖 , 有58%的人发帖希望得到诊断 , 1/3甚至附上了病例图片 。而这个板块的用户也确实热衷于为他人提供“医学评估” , 新的“寻医问药”帖发出后 , 平均3小时就有其他用户来评论互动 , 79%的用户可以在24小时内得到反馈 , 87%的问诊帖子都收到了回复 。
可惜 , 热情有余 , 专业不足 。医学专家们警告说 , 在互联网上 , 陌生人给出的健康建议 , 通常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
虽然仅从网络交流记录来看 , 研究团队难以评估原始发帖人实际上有无采纳其他用户的建议 。但一个令人不安的数据是 , 在得到其他“病友”的回复后 , 只有20%的互联网用户会再次去真正看一次医生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作者之一 , UCSD流行病学家John Ayers博士表示 , “很显然 , 互联网上的陌生人往往不是专业医生 。”更荒谬的是 , 尽管提供建议的用户通常缺乏医学专业知识 , 但那些提问的人也大多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描述病症 。“我们这么多医生在看这些求医贴时 , 都经常感到信息太少、难以确诊 , 那些普通的网友是怎么做到的?”
另一名作者 , USCD医学院Alicia Nobles博士进一步指出 , “误诊将导致这些传染病继续传播 。更糟糕的是 , 这还可能让看到这些错误信息、有类似症状的成千上万的人 , 都错误地进行自我诊断 。”
研究团队提醒 , 在研究之外 , 这种网友“诊断”还发生在很多社交媒体平台上 。“应当让医生为更多需要的人提供合理的医疗建议 。”
专业医生诊断难以代替
综合两项研究来看 , 上网搜索或许有助于了解疾病 , 但远远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诊断 。从第一项研究的数据中也能看到 , 尽管“自我诊断”准确率略有改善 , 但整体并不高 。
我们期待互联网平台能提供更多优质健康信息 。与此同时 , 该跑医院 , 还得跑 。
【癌症|“上网一搜发现自己得了癌症”…顶级医院的医生们对网上求医问药怎么看?】参考资料
[1] Levine DM, Mehrotra A. (2021). Assessment of Diagnosis and Triage in Validated Case Vignettes Among Nonphysicians Before and After Internet Search. JAMA Netw Open,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3287
[2] A visit to 'Dr. Google' makes patients better at diagnosis. Retrieved March 31, 2021,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3-dr-google-patients-diagnosis.html
[3] Alicia L. Nobles, et al., (2019). Requests for Diagnoses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on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JAMA, 10.1001/jama.2019.14390
[4] Strangers on Social Media Diagnose Each Other's STDs. Doctors Are Concerned. Retrieved Nov 11, 2019, from https://www.livescience.com/crowd-diagnosis-for-stds-on-reddit.html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 , 不是治疗方案推荐 。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 , 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 , 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点“在看” , 分享医学新知
推荐阅读
- 蟑螂|一对情侣随身带蟑螂,跨省吃了9顿“霸王餐”…
- 宝宝|七岁“女孩”原是男儿身!人生错位七年,源于父亲这个决定…
- 牙齿|35万!男子一辆轿车“镶进”嘴巴,看完赶紧好好刷牙
- 医生|医生不知“克感敏”,被患者质疑素养不行……这次我站患者!
- 槟榔|“今天嚼的槟榔,明天吐的是血“,小伙嗜嚼槟榔被切半条舌头
- 卵巢囊肿|很多器官会长囊肿,囊肿会恶变吗?盘点体内常见部位的囊肿
- 癌症|经常生气和得癌症有关系吗?今天给了个准话儿,爱生气的人要改改
- 姑娘|16岁姑娘长出一圈“小胡子”,问题竟出在她的“脑子”……
- 关节液|掰手指为啥会“咔咔”响?因为关节液里的它在“爆炸”
- 睡眠|睡前玩手机停不下来?过不了多久,你可能要面临三种“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