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富荣|如何度过DRG阵痛期?重医附一院吕富荣:临床准、编码对、信息全!

实施DRG,医院至少要经历一年的阵痛期 。医院越早转变,越早度过阵痛期,就会越早受益 。
既能规避过度医疗,遏制攀升的医疗费用,又能体现医务人员的临床价值,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这是很多医院希望实现的两全之策 。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下称DRG)这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利器,正成为突破口 。
简单来看,DRG就是将临床过程与资源消耗相近的若干病例划分到同一个病组,然后根据区域整体价格测算病组的支付标准,以此向医院付费 。可以说,DRG的付费标准不再与实际发生医疗费用相关,而是与疾病的分组、整体资源消耗等相关 。
2019年,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实行DRG试点文件,重庆成为试点城市之一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重医附一院)作为试点医院也于当年5月启动了相关准备工作 。
受疫情影响,重庆市的DRG试点直到2020年12月1日医院才正式进入模式运行,预计2021年8月结束,9月启动实际付费 。
对于DRG这一新生事物,重医附一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遇到了哪些难题与挑战?日前,重医附一院副院长吕富荣在接受健康界专访时详解了医院落实DRG的方方面面 。
DRG落地有三项重点工作
作为试点医院之一,重医附一院DRG的推行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据吕富荣副院长介绍,推行DRG试点工作,关键有三部分工作:
一是临床填的准,医生要按要求把病案首页填全、填准,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这是确保病案首页的合格率与DRG入组率的重要前提 。
合格率要求病案首页要填的全,而入组率则要求病案首页填的准 。而现实中,很多医院面临入组率低的问题 。其原因主要在病案首页填写不准确、不规范,医生对相关要求的理解不到位 。例如,主要诊断填的不对,或手术操作与主要诊断匹配不当等问题都会产生入组率低及异常入组的问题 。
例如一个患者因阑尾炎入院,但治疗过程中突发了心肌梗塞,安装了血管支架,出院时将阑尾炎做成主诊断 。在以前这样填写对于医保付费没有影响,但实施DRG后从医保获得的支付便是阑尾炎所在病组的平均费用,可能只有五千元,与心肌梗塞病组的费用差异很大,导致医院无法获得应有的待遇与支付 。
所以,医生正确理解DRG要求,将病案首页填全、填准,是推行DRG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 。
二是编码编得对,需要编码员按照ICD-10等要求,正确地将病案首页信息编码,“翻译”成医保可以识别的语言 。“医院的编码工作人员是否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编码,也是DRG实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
三是信息传得全,这部分需要医院的信息中心来把关,对上传的信息进行审核、校对,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全面 。
“这三项工作环环相扣,必须做到无缝衔接,才能实施好DRG 。”吕富荣副院长说 。
为保证上述工作顺利开展,重医附一院专门成立了DRG付费领导小组,由书记、院长担任组长,是第一责任人,成员则由相关院领导及职能部门组成 。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5个技术组,涵盖了病案首页和编码质控组、费用管理组、数据维护与运行保障组、成本管理组等方面,负责具体的落实工作 。
除了组织架构,医院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在政策宣传培训方面,为了让医院所有医护人员了解DRG的内涵,医院加大了培训力度 。从科主任、护士长到编码员,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工作内容,医院设置了相应的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提升他们对政策的了解 。
在首页质控方面,医院制定了病案首页的“三级质控”:一是入出院处,完善采集患者基本信息;二是临床科室质控小组,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抽查本科室病案首页;三是病案统计科,负责抽查临床科室诊断、手术操作填写准确性及完整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