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双重突变”的新冠病毒,对印度疫情恶化影响几何?
文章图片
如上图所示 , 相对于野生型的新冠病毒对照 , B.1.16支系只有轻微的免疫逃逸能力(让中和抗体的效率下降2倍左右) 。而且 , 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新冠疫苗接种者(印度开发的灭活疫苗COVAXIN)的血清都能够中和B.1.617 [10] 。
这一发现如果得到确认 , 那么B.1.617突变支系的免疫逃逸能力并不算强 , 因为南非的B.1.135突变支系能让中和抗体的效率下降近10倍 。
文章图片
现在我们可以把几个常见的新冠病毒突变支系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在免疫逃逸能力上 , 最强的是南非发现的B.1.135支系 , 其次是巴西发现的P.1支系和美国发现的B.1.429/B.1.427支系 , 再次才是印度发现的B.1.617支系 , 以及最弱的是出现在英国的B.1.1.7支系 。
所以 , 单从免疫逃逸方面来看 , B.1.617的危害相对来说并不大 。当然 , 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重视B.1.167的防疫 , 它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席卷印度 , 除了因为其有着部分免疫逃逸能力外 ,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它的传染性较强 。当然 , 这一猜测有待研究确认 , 它的致病性也需要研究 。
所以 , 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个新冠突变支系的防护 , 但没有必要恐慌 。
印度是新冠病毒免疫逃逸突变的温床吗?
随着疫情的发展 , 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群比例越来越高 , 再加上疫苗接种的普及 , 对新冠病毒有免疫力的人会越来越多 。所以 , 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突变将会是左右未来新冠疫情的重要危险因素 , 也是疫情控制的一个关键 , 因为新冠病毒一旦拥有了(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 人类对它建立起来的免疫力(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就可能部分甚至全部失效 。
这一点 , 从这些新冠病毒突变出现的时间顺序上也能体现出来:在疫情前期 , 出现和流行的是偏向增强传染性的突变(比如D614G, N501Y) 。
而随着疫情的发展 , 一些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较多的地区(比如巴西、美国、印度、南非)则出现了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突变(比如E484K和E484Q) 。
随着印度疫情的失控 , 不少人在担心 , 这个医疗卫生资源有限的人口大国 , 会成为新冠病毒免疫逃逸突变的温床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 ,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免疫逃逸突变的温床是什么 。
就像上面提到的的那样 , 病毒突变的产生是随机的 , 且以一定的速度进行 。
和其他任何突变一样 , 带有免疫逃逸能力的突变产生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时间 , 时间越长越可能产生 。这个时间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病毒在宿主个体里停留的时间 , 久病不愈的感染者体内出现突变的概率会比正常感染者要高得多;第二是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的时间 , 越长越容易发生突变 。
二是病毒数量 , 越多越容易产生突变 。这个数量也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病毒在宿主个体里的数量 , 第二是被感染宿主的数量 。
突变以后的新冠病毒是否会流行 , 则取决于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自然选择 。就像上面比喻的那样 , 一堆沙子里出现了一小块金属 , 需要磁铁把它选出来 。对于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突变来说 , 它的选择力量就是免疫压力 , 具体而言就是人体对新冠病毒的特异免疫力 。
推荐阅读
- 蟑螂|一对情侣随身带蟑螂,跨省吃了9顿“霸王餐”…
- 宝宝|七岁“女孩”原是男儿身!人生错位七年,源于父亲这个决定…
- 牙齿|35万!男子一辆轿车“镶进”嘴巴,看完赶紧好好刷牙
- 医生|医生不知“克感敏”,被患者质疑素养不行……这次我站患者!
- 槟榔|“今天嚼的槟榔,明天吐的是血“,小伙嗜嚼槟榔被切半条舌头
- 卵巢囊肿|很多器官会长囊肿,囊肿会恶变吗?盘点体内常见部位的囊肿
- 姑娘|16岁姑娘长出一圈“小胡子”,问题竟出在她的“脑子”……
- 关节液|掰手指为啥会“咔咔”响?因为关节液里的它在“爆炸”
- 睡眠|睡前玩手机停不下来?过不了多久,你可能要面临三种“难堪”
- 孩子|4岁男孩在幼儿园被噎身亡!“黄金5分钟”的急救方法,再忙也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