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还不好好刷牙?新研究发现:口腔细菌或能激活致癌基因

细菌与癌症的关系一直都十分微妙 , 1990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在胃癌中的致病性 , 证明了细菌可能具有阻止癌细胞“自杀”的能力 。去年5月 , 一篇关于恶性肿瘤内部细菌的研究登上了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的封面 , 更是加深了学术界对细菌可能是癌症的“帮凶”这一说法的怀疑 。
DOI:10.1126 / science.aay9189
人体作为一座生理之岛 , 寄存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其中口腔作为数百万细菌的温床 , 就有大约700多种常驻菌种 。可这些口腔中的细菌到底从何而来呢?
科学家发现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 各类美食腐蚀着我们的牙齿 , 因此我们难免要换上假牙 。作为口腔中的“异物” , 假牙一般多采用高硬度树脂材料 , 具有多孔性与吸水性等独特的性质 , 因此相比于真牙 , 更容易藏污纳垢 , 成为口腔内细菌的根据地 。
不仅如此 , 这些口腔内的细菌还会默默作怪 。近日 , 圣保罗大学(USP)的科研人员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Proto-Oncogenes and Cell Cycle Gene Expression in Normal and Neoplastic Oral Epithelial Cells Stimulated With Soluble Factors From Single and Dual Biofilms of Candida albican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新研究 , 对口腔中的细菌与头颈癌的潜在联系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
研究发现 , 口腔中的真菌和细菌不仅会导致牙周炎、龋齿等疾病 , 还会激活头颈癌相关基因的表达 。
https://doi.org/10.3389/fcimb.2021.627043
近年来 , 随着医学界对常见细菌所致的一些慢性和顽固性疾病的深入了解 , 发现生物膜才是导致这些细菌性疾病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 。
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口腔中十分常见 , 据统计 , 30%-40%的受检对象中都能检测到这些微生物 , 且其生物膜的代谢物可危及正常和肿瘤性口腔上皮细胞的稳态 。
因此研究人员猜测 , 或许可利用来自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的代谢物来刺激并攻击细胞 , 以探索细菌与癌症之间的潜在联系 。研究发现 , 口腔中的这些细菌会损害正常细胞的生存、破坏细胞周期 。
口腔|还不好好刷牙?新研究发现:口腔细菌或能激活致癌基因
文章图片

细胞周期分布指数
在进一步试验中 , 研究人员还发现 , 生物膜作为微生物有组织的生长聚集体 , 其分泌的代谢物可调节与肿瘤细胞生长和存活相关的原癌基因和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 , 且该基因表达主要集中在信号通路“EGFR/RAS/RAF/MEK/ERK和EGFR/PI3K/AKT/mTOR”上 , 在肿瘤细胞的增值、分化和生存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
口腔|还不好好刷牙?新研究发现:口腔细菌或能激活致癌基因
文章图片

生物膜上可溶性因子的原癌基因和细胞周期基因表达
总而言之 , 该研究为口腔生物膜的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未来 , 研究人员将针对头颈癌患者的假牙和口腔中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患病率进行深入探索 , 为癌症的诊断、精准治疗等带来更多的新思路或方法 。
目前 , 这项研究已经得到了圣保罗研究基金会(FAPESP) 和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委员会(CNPq)的支持 。不仅如此 , 该项目还获得了哥伦比亚COLCIENCIAS和SAPIENCIA机构的资助 , 并与圣保罗大学的Araraquara牙科学院(FOAr)和Araraquara药学学院(FCFAr)建立了伙伴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