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最新医学研究: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会影响基因?答案让人惊讶!
西方有句谚语是“我们吃的东西,将决定我们是什么人” 。它原本的意思是说我们吃下的食物,其中的营养成分帮助构建了我们的人体 。
但Natur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食物有可能真的会影响人的基因表达[1] 。
miRNA(小分子核糖核酸)在植物、动物和人等多个物种中都广泛存在 。
miRNA是什么?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一把把钥匙,掌握着各自物种的基因表达调控、生长发育等生命奥秘 。
那么,你会不会好奇,植物的钥匙能否打开人体基因表达的锁?
文章图片
根据研究,健康男人和女人的血清中始终存在着外源性植物miRNA,即来自我们吃下的食物miRNA 。
这就厉害了,植物的钥匙(miRNA)已经能够突破消化道重围,进入到人体血液循环中 。
那么,植物的钥匙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呢?
研究人员选择了与人体基因高度相似的小鼠进行了实验,来推测可能产生在人体的影响 。
在同样饮食下,小鼠的血清和器官组织中(包括肝脏、小肠、肺)也发现了人血清中同样的植物miRNA 。并且,其中的一把植物钥匙(MIR168a)跨物种调控了小鼠体内LDLRAP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的表达和生理状况 。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 。植物的钥匙(miRNA)不仅可以在人体消化道中幸存下来,还可能会打开人体基因调控的锁,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
或许在吃方面,我们真的要懂得克制和适可而止 。
吃的说完了,那么喝的呢?
Cell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母乳会把一种免疫特性传递给后代 。注意,这里是“传递”,不是“遗传”;这里的母乳也不一定是亲生母亲的乳汁[2] 。
文章图片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很困惑 。别急,我们先了解一下RORγ+ Treg,大家千万不要被它的英文和符号吓到,它只是取了一个复杂的名字,其实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细胞 。
好,说回刚才的困惑 。这项研究把A、B两种幼鼠交叉交给不同的母鼠母乳喂养,就像是给幼鼠找了乳母 。
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经过喂养,研究人员发现幼鼠肠道的RORγ+ Treg水平与生母不同,而与乳母相似 。也就是说,幼鼠肠道的免疫特性与乳母相似 。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机制与母乳中的免疫活性分子(IgA,免疫球蛋白A)水平有关,这种免疫活性分子把母体的免疫特性传递给幼鼠 。
这可能意味着,肠道中的这种免疫特性是由乳汁的给予者传递,而不是我们一般认知的基因遗传 。
细思极恐啊,如果小编小时候喝的是别人的乳汁,身体免疫状态或许就会与现在大不相同 。
小鼠与人类在生物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刚才说的两个小鼠实验极具参考价值,但是依然不能反映在人体的真实效果 。
不过,这些科研为我们开辟和探索了很多未知之路,也许我们在这些路上继续前进,便能够找到真正的答案 。
【医学|最新医学研究:我们吃下去的食物,会影响基因?答案让人惊讶!】
文章图片
审稿专家:金晶| 中山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Zhang, L., Hou, D., Chen, X. et al. Exogenous plant MIR168a specifically targets mammalian LDLRAP1: evidence of cross-kingdom regulation by microRNA. Cell Res 22, 107–126 (2012). https://doi.org/10.1038/cr.2011.158
[2] Ramanan D, Sefik E, Galván-Pe?a S, et al. An Immunologic Mode of 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Governs a Gut Treg Setpoint. Cell. 2020;181(6):1276-1290.e13. doi:10.1016/j.cell.2020.04.030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
推荐阅读
- 心率|心跳快慢对寿命有影响?研究了200万份数据,得出理想心率
- 辣椒|吃辣椒到底是降低血压,还是升高血压,看北京大学的最新研究!
- 高风险地区|最新!低风险地区来(返)粤人员抵粤后无需测核酸
- 快走|走路能延寿?多项研究表明:每天快走,或能防4种癌
- 哈佛大学|哈佛大学研究表明:白头发的人不易患癌?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 蔬菜|每周吃6次延寿25%?美科学家57万人研究发现长寿蔬菜,家家都有
- 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偏爱男性生殖系统,影响生育?最新研究给出了这样的结果
- 低盐饮食|研究181个国家发现:吃得咸的人,可能活更长!每天吃多少盐更长寿?
- 高血压|颠覆认知!多项研究表明:吃辣或可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癌症
- 全员核酸|一地在全员核酸检测中发现阳性病例!中秋、十一出游最新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