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 09
很大程度上,你是自己记忆的产物。没有记忆就没有过去,没有以往的欢乐时光,没有令人悔恨的往事,也没有认识的朋友;没有记忆也无法想象未来,因为没有经验去想象,不在眼前的东西,都将是陌生的;没有记忆,你将生活在无穷无尽的“现在”,每一个瞬间都是崭新的,每一项任务都是挑战,哪怕是穿衣、骑车这样的事也需要学习;没有记忆,对自己也会很陌生,没有持续的自我感来连接过去和未来。(如果看过电影“记忆碎片”,会理解这样的状况)
记忆
文章图片
幸好,即便我们不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也能拥有和使用“记忆”。科学家们还在进一步研究大脑记忆的工作原理,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是有些秘密已经可以被破解。稍许了解一下这些原理,并加以利用,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记忆”的水平。
先看一眼下面这张图
记忆
文章图片
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我反正没这么好想象力)
心理学家大卫·米切尔做了一个实验。那些17年前看过完整图片的人相比控制组中从来没有看过完整图片的人来说,更容认出碎片图片中的形象,即使他们已经忘记过去曾经看见过。而且那些看过图片的人,当时也并不是有意识地记忆该图片。(所以如果你发现这个碎片是什么,也许是你无意中看过下面这张图(???) )
记忆
文章图片
看到的东西,怎么被记住的呢?
信息加工模型
记忆
文章图片
感觉记忆记录那些需要被记住的信息;信息再经过加工进入短时记忆;经过编码再进入长时记忆,以备日后提取。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感觉记忆所能获取的信息源太多太多,我们不可能同时关注每一件事情。重点对需要和必要的感觉记忆进行高效的编码,将输入的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关联表象一起呈现在“心理屏幕”上,呈使短时记忆成为有意识的记忆过程。
有些编码过程是自动发生的,不需要注意,就可以同时加工许多信息。比如你会记得昨天在哪里吃的饭?记得昨天上课时所走的路线,这都是一种自动加工。有许多信息需要注意和意志努力的参与才能记住,这是注意性加工,比如我们学习新知识,甚至是新认识一个人,记住他的名字也需要复述或有意识的重复来增强记忆。
关于记忆,有4个特性是可以利用的
1.间隔效应 记忆中的间隔效应,是指用同样的时间总量去记忆某个固定的对象,间隔的时间越长则记忆的效果越好。间隔效应也可以这样理解:用同样的时间总量去记忆不同的对象,间隔的时间越长则记忆的内容越多。

如果使用固定次数的背诵次数,那么把这些背诵分散在不同时间进行,最终的记忆效果,会比把这些背诵集中在一起使用的记忆效果好很多。这种记忆特征被称为是“间隔效应”(SpacingEffect),而具体的实践方式则被称为“分散学习”或“分散练习”(Distributed Practice)。
大脑是有后台运作功能的,所以多次重复的中间时间,虽然没有做这件事,但是记忆也在发生。
2.系列位置效应 在系列学习(Serial Learning)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一系列的条目中,人们记忆效果最好的是位于开头的和位于末端的条目。
学习的时候,尝试一下,把需要记忆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
3.语义编码 加工信息的时候有视觉编码、听觉编码、语义编码,任何一种方式都有其特殊作用。听觉编码会简化记忆的难度,比如格律诗。深层加工的语义编码记忆效果最好。
用下面的例子来体验一下,语义对语言材料的重要性。布兰斯福德的实验要求学生们记住下面一段话:
程序实际上很简单,首先你需要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组,当然也许分成一组就足够了,这取决于量的多少……这一程序结束后,再重新进行分组,并把它们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最后,再次重复整个过程。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无上下文提示是对于上述这段话,学生们所记甚少,但是告诉他们,这是关于洗衣服(加入了意义)的一段话时,他们就能记住大部分内容了。你试过了吗?
学习新东西是你可以采用的最佳策略,是花些时间去思考你所阅读的材料,并将其与以往所学的内容相联系。一定要在你的知识树上找到挂接新知识的节点,不要让新知识,变成孤零零的叶片——那就成枯叶凋零了。
4.干扰(减少干扰) 遗忘不是记忆痕迹的衰退,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彼此相互干扰的结果。干扰就是新记忆对旧记忆的提取和恢复造成的障碍。
怎么减少干扰?
学习新知识后取散散步或者小憩一会。(这样的休息与看书、玩电脑游戏不同,看书或游戏时又有新知识来干扰了)
学习互相干扰的主题时,间隔时间不要太近。
睡眠有助于记忆。晚间睡前一小时是信息进入记忆的最佳时间。(黄金时间要怎么用呢?)
【记忆】晚安。
记忆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