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零售转型之战,“富二代”平安银行胜算如何?( 二 )


平安集团旗下手握五大生态圈,各条业务线的产品可以交叉销售 。对于平安银行来讲,是现成降低获客成本、提高客户黏性的利器 。调查显示,如果客户用了平安3.5个以上的服务,那么离开平安的概率会降到20%以下,因为时间成本不允许 。
说起交叉销售,平安还是“偷师”美国富国银行 。2015年时,每个富国零售客户就平均持有6.11个富国产品,这数据是很惊人的,平安至今望尘莫及 。而平安银行的想象空间在于,集团优势的确让其有希望通过“一个账户”实现获客与留客,这也的确是招行等竞争者缺少的统一条件 。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不具备这一优势的招行相较之下也少了一个风险 。综合金融的缺点在于多金融子公司经营,对集团的风控能力要求更高 。子公司如此之多,难免集团不能关注到某个角落,而在金融的杠杆性之下,任何一个角落发生风险,都有可能是巨大损失 。
而且既然是师从富国银行,平安银行也没能逃开“前辈”辉煌后的困境:曾是全球商业银行学习榜样的富国银行已然受困于竞争力下滑,因“交叉销售本身已经走入瓶颈”,被多数分析师所诟病 。
重走这一模式的平安银行,去年大零售“开挂”的背后,同样伴随着发展瓶颈和问题的暴露 。平安银行自己也看得清楚,高层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已经实现了高速度的增长,接下来的发展会遇到瓶颈期,也就是高速的发展会逐步放慢 。
比如说,公司现在某种程度上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疫情之下,平安银行并未像很多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一样,面临不良资产率上升的困境 。但投资者要知道的是,这优秀的资产质量,是平安银行牺牲利润、增加拨备计提达到的 。
2020年,平安银行计提696.11亿,核销处置了909.36亿不良资产 。有关创利的问题,有人平安银行4月份召开的股东大会上犀利发问:
“去年,平安银行人均创收超过420万元,位列第一;招行是330万、兴业是338万 。但在利润和收入的比例上,平安银行是18.8%,招行、兴业是32%至35% 。创收是高了,但创利这一块准备怎么改善?
或许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平安银行目前从浦发银行手中挖来了“零售老将”刘显峰,出任零售业务总监兼消费金融执行总裁,协助汇总管理消费金融、信用卡等业务 。
综合金融的优势难得,数据开挂的刺激上瘾,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另可持续性不再存疑 。
金融科技能否对阵招行?除了“综合金融”,平安银行还有个始终挂在嘴边的词就是“科技赋能” 。这年头似乎每个金融机构都在喊科技赋能,平安银行的优势在哪?
首先最现实的,金融科技需要大量金钱投入 。尤其在这一行业,大银行体制僵化、缺乏互联网基因;小银行没钱投入金融科技,发展不起来 。但“背靠大树”这四个字,为平安银行解决了不少问题 。
平安集团每年会将收入的1%投入到科技领域,并且集团科技可以共享输出给银行 。因此平安银行在科技投入方面增速很快,2020年科技相关投入同比增长33.9% 。
这个数字,支撑平安银行把AI客服队伍占比做到了超过90%,同时奖章般的技术创新增多,成为了点缀 。
挑几个热门的,比如它的“空中柜台&云店”业务平台,突破了物理网点和柜面业务办理的局限;前几天获奖的“平安银行AI客服语音机器人”,目前可覆盖94%银行业务场景,解决率高达90%,这些确实为平安银行带来了肉眼可见的产出贡献 。
再加上沉淀客户等“隐性成效”,平安银行的科技要素与综合金融优势貌似能打出完美的配合 。那么与它一直以来追赶的招行相比,两者水平又该作何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