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当年被人嘲笑的上海,如今撑起中国芯片的半边天(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认为,上海正在为它的保守付出代价,因为错失互联网,属于这座城市的黄金时代已经谢幕 。
这篇文章的观点代表了当时许多人的看法 。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上海也确实显得有些寂寥 。
与深圳有腾讯,杭州有阿里,北京有百度、京东等相比,上海似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互联网巨头 。
不过,说上海没有互联网基因,也并不客观 。毕竟,这里也出过易趣、土豆等,至今还活跃着拼多多、饿了么和B站 。
但热闹的互联网之外,上海人还有更多的深谋远虑 。
若是回顾1999年,大多数人会联想到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那一年,马云创办阿里,马化腾推出了QQ 。
但其实,那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
当时,原信息产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集成电路“十五”战略规划研讨会,准备花5年时间建两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 。
对于在西方的技术封锁下,刚经历了908/909工程失败的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讲,这已经是一个大胆的计划 。
但来自上海的江上舟,却打破会上弥漫的悲观情绪,一举提出:
“十五”期间,上海要建十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
整个会场一片哗然 。要知道,此前16年,举全国之力也才搞成了一条 。
江上舟看似疯狂的发言,背后代表了上海对于产业转型的决心 。
1998年,41岁的江上舟,从海南调任上海经委副主任时,这个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正经历国企改革、百万工人大下岗的阵痛 。
纺织、钢铁、石化……这些昔日曾给上海带来荣耀的传统行业,逐渐成为历史的包袱 。上海的未来要靠高科技和新兴产业,这已成为当时决策层的共识 。
江上舟的任务,就是为上海筛选出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便是其一 。
他通过复盘中国台湾新竹工业园的历史,并比较上海的优劣势后,向上海决策层建言:
在浦东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3倍于台湾新竹工业园区的张江微电子开发区 。
在江上舟看来:华人在半导体产业的能力,世界数一数二,而上海又是最受国际资本青睐的内地城市,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只要张开怀抱,未来一定能超越中国台湾 。
【投稿|当年被人嘲笑的上海,如今撑起中国芯片的半边天】但半导体是个烧钱的行业,光靠上海一家,独木难支,必须寻求国家的产业支持 。
于是,那年7月到10月,江上舟与海外专家马启元,频频通电话,商讨振兴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大计 。
在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官员的努力下,2000年6月,国务院发布18号文件,首次制定了振兴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并对相关企业实施税收优惠 。
18号文件掀起了海外华人归国、投资国内半导体产业的热潮,其中就包括张汝京 。
2000年,被迫放弃世大半导体、离开台湾的张汝京,打算到对岸寻找事业的第二春 。他一共物色了三座城市:香港、北京和上海 。
在香港,他因土地问题而铩羽,到了北京,只有一位无法拍板的人陪同 。而在上海,不但有大领导当场拍板,市长徐匡迪还亲自带他考察浦东,并放话:
“张江的地,你想要哪块都可以 。”
最终,中芯国际选址在了张江 。
对于彼时的上海来讲,中芯国际就是一面旗帜 。在那一年前,市政府刚决定:
聚焦张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
而中芯国际也没有辜负上海决策层的期望 。
由于引入了国际资本,中芯国际成功避免了类似无锡华晶(908工程)和上海华虹(909工程)那样,被西方技术禁运的命运 。
再加上张汝京个人的能力,13个月建成一座8英寸厂,创下当时全球最快建厂纪录 。然后是3座、5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