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当年被人嘲笑的上海,如今撑起中国芯片的半边天

投稿|当年被人嘲笑的上海,如今撑起中国芯片的半边天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华商韬略,作者丨 张静波
2011年,64岁的上海芯片产业奠基人江上舟,走到了人生尽头 。
弥留之际,他始终放心不下中国的芯片事业 。
直到有人在他耳边大喊一声——“光刻机”,他才睁开了眼睛 。但最终,还是抱憾离去 。
01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 。
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国的经济、金融、航运中心,或者是老工业基地,纺织业发达 。
但其实,今天的上海,更是中国芯片产业的排头兵!
上海的芯片产业有多牛呢?
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的集成电路产值超过2000亿元,全国占比22% 。
乍一看,这数据好像也不咋地,但枯燥的数据背后,隐藏着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实:
上海已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 。
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材料、设备,芯片产业链五大关键领域,上海均有龙头企业布局 。
紫光展锐、中芯国际、中微公司、上海微电子、上海新昇……这些普通人听来有些陌生的名字,却代表了中国芯片产业在不同领域突破封锁的希望 。
以中芯国际为例,它是国内目前唯一能够提供14纳米制程的晶圆代工厂,7纳米也在全力冲刺 。
除了中芯国际,上海还有华虹半导体 。
这是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中,中国大陆仅有的两家上榜企业,分列世界第五和第六 。
投稿|当年被人嘲笑的上海,如今撑起中国芯片的半边天
文章图片

在华为海思受限后,全球十大芯片厂商中已找不到一家大陆企业 。
目前,最有可能替补海思的,是总部位于上海的紫光展锐 。
最新数据显示,紫光展锐在手机芯片市场上排名全球第四,仅次于联发科、高通和苹果 。
上海对于中国芯片产业链的影响力,还远不止于此 。
在我们被卡脖子最严重的两个领域——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上海都有布局,有的甚至代表了突围的最大希望 。
以光刻机为例,上海微电子是中国唯一的光刻机巨头,
有望在2021-2022年交付首台国产28纳米工艺光刻机 。
一旦顺利交付,将是国内半导体产业史上的一座丰碑 。
上海在蚀刻机上的突破,更是鼓舞人心 。早在2018年,中微公司就研制出世界首台5纳米等离子蚀刻机 。
目前,该公司的设备已成功进入台积电等国际一流厂商的生产线 。
半导体硅片是生产芯片的基础材料 。2017年之前,国内300mm半导体硅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
信越化学、SUMCO(三菱住友)等少数日本厂商,垄断了全球一半以上市场 。
直到2018年,沪硅产业旗下子公司上海新昇,成功实现300mm半导体硅片国产化,才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 。
可以说,今天的上海,撑起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半边天,
在某些领域,甚至是全国唯一的希望 。
但就是这样一个上海,几年前,还被很多人嘲笑:错失了互联网行业 。
022018年,一篇名为《上海是怎么错失这些年的互联网机遇的?》的文章,在网上刷屏 。
投稿|当年被人嘲笑的上海,如今撑起中国芯片的半边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