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当年被人嘲笑的上海,如今撑起中国芯片的半边天( 三 )


短短五年,中芯国际便跃居世界第三,并一举将中国半导体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从3代缩小到1代 。
虽然中芯国际一路高歌,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上海的造芯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
03造芯之难,不在某个产品,而在整个产业链 。
中芯国际虽然解决了芯片制造问题,但从设计到封装测试,再从材料到生产设备……缺少哪一环都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
而这,从一开始,就是上海决策层考量的重点 。
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聚焦张江,2001年2月,时任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和经委副主任江上舟率团访问硅谷,并在那里组织了上海信息产业座谈会 。
投稿|当年被人嘲笑的上海,如今撑起中国芯片的半边天
文章图片

这次活动在硅谷引起巨大反响,原先预定的100人会议厅,挤进了300多人 。
会上,江上舟激情四溢,描绘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雄心壮志,感染了在场所有人 。他们中许多人,会后不久便卖掉国外的房子,回国创业 。
不仅如此,在那次会议前后,包括武平、尹志尧、朱一明在内,一大批半导体产业的华人精英,在上海市政府的努力下,落户张江 。
他们先后创办了展讯、中微半导体、兆易创新等企业 。
上海市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是他们选择上海、选择张江的原因 。在张汝京眼里,上海决策快、效率高,
而武平看中的,是上海对于高科技的理解 。
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当地官员对于人才的渴望,以及对工作的竭尽全力 。
在上海一次半导体设备展上,江上舟遇到了在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担任等离子刻蚀设备负责人的尹志尧 。
彼时的江上舟,由于过度操劳,不幸罹癌,但他极力想说服对方回国创业 。
“看来造光刻机、等离子蚀刻机比造原子弹还复杂,外国公司用它来掐我们集成电路产业的脖子,我们能不能自己把它造出来?”
尹志尧当时已年逾六旬,有些犹豫 。这时,江上舟接着说:
“我是个癌症病人,只剩下半条命,哪怕豁出这半条命,也想为国家造出这个光刻机、等离子蚀刻机来 。我们一起干吧 。”
最终,尹志尧被江上舟的热诚打动 。
比蚀刻机更难的是光刻机,也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 。
长期以来,这个领域一直被日本尼康、荷兰ASML等少数几家企业垄断 。只要他们不给光刻机,我们就不能造芯片 。
为了攻克这一堡垒,江上舟力主将光刻机项目列入“十五”国家重大专项 。
这一观点最终被采纳 。2002年,在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上海微电子在张江成立 。
公司刚成立不久,总经理贺荣明就带着技术团队去欧洲谈合作,结果被人当“骗子” 。在德国考察时,有当地工程师一脸鄙夷:
“就算给你们全套图纸,你们也做不出来 。”
顶着这样的压力,贺荣明和他的同事艰难上路 。20年后,上海微电子托起了国产高端光刻机最后的希望 。
04技术上的难题,可通过吸引人才来解决 。
但外部环境的残酷,却总教人落泪 。
对于中国人想要挺进半导体产业的雄心,西方发达国家始终抱有戒心 。
908/909工程先后因为瓦森纳协定对中国的技术禁运而夭折 。曾掀起海外华人回国热潮的18号文件,也在出台后不久,遭美国施压,最终打了折扣 。
来自竞争对手的狙击,更是毫不留情 。
2003年,就在中芯国际一路高歌、筹备上市前夕,台积电以窃取商业机密为由,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