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新冠疫苗,盛宴近尾声( 二 )
对于已上市的疫苗厂商而言,更利空的消息是,新冠疫苗盛宴似乎已经接近尾声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0.68亿剂次 。
参照中国人口数量,超过20亿剂次的累计接种数量,意味着剩余的市场空间已经不大 。而截至目前,采用更先进mRNA技术的复星医药和沃森生物,仍在等待监管在国内市场放行 。
那么厂商是否可以转向国际市场?实际上,全球疫苗市场同样竞争十分激烈,获得WHO预认证有不小的难度 。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共有超过300款疫苗处于临床阶段和临床前阶段,其中有121款新冠疫苗处于临床阶段,有194款新冠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这也导致在默沙东新冠特效药消息出来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厂商如赛诺菲、Curevac放弃了mRNA新冠疫苗的研发 。
从估值角度来说,新冠疫苗的收益并不是每年持续的,这决定了这部分业务的估值上限 。尤其对于非常依赖新冠疫苗业务的厂商如康希诺,当全球疫苗接种率登顶,其业绩可能出现大幅下滑 。
02 二类苗集采疑云
疫苗作为利润率超40%的暴利品种恐怕集采命运,这成为了悬在众多疫苗股头上的隐忧 。除了新冠疫情红利的逐渐兑现之外,另一个对疫苗股估值造成打击的是集采风险 。
8月27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示山东省2021-2022年度流感疫苗集中带量议价采购中选结果的通知》,包括北京科兴生物、华兰生物等生产的流感疫苗进入该名单 。消息释出后,华兰生物的股价应声跌停 。
虽然华兰生物的相关人员对外解释称,此集采非彼集采 。“流感疫苗是二类疫苗,一旦进入集采意味着医保将买单,短期看是不太现实的 。”但面对集采风险如惊弓之鸟的投资者还是选择了暂时逃离 。
过去一段时间,集采政策对于医疗行业的多个细分领域造成了重大冲击,引发医药股估值暴跌 。除了仿制药之外,医疗器械如高值耗材、IVD试剂也纳入集采,此前被认为不太可能遭遇集采的细分领域纷纷中招 。
因此不少观点认为,疫苗作为利润率超40%的暴利品种也难以独善其身 。这成为了悬在众多疫苗股头上的隐忧 。
针对疫苗领域的集采并非完全不可能,不过集采对于疫苗企业的影响不会像仿制药领域一样剧烈 。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利润较低,占企业收入的比重普遍不高;第二类疫苗才是厂商的主要增长点 。
机构HTI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二类疫苗市场规模约394亿元,预计2019-2030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4% 。而一类疫苗2019-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2.9% 。
目前国内的多款主力疫苗都是自费的二类疫苗,且不少是全国独家品种,如沃森生物的13价肺炎疫苗;有的甚至是供不应求,如智飞生物代理的默沙东HPV疫苗 。这种情况确实很难很难集采 。不过也有一些大品种由三家或者三家以上企业占据,这些品种的集采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
文章图片
此外,国内新出生人口的下滑趋势也是疫苗厂商要面对的利空因素 。新生儿的下滑虽然短期只影响了部分一类疫苗的市场空间,但也会国内疫苗厂商的业绩造成一定量的冲击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