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一.导言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在广大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他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享受不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情感关怀和照顾,容易导致认识和价值观出现偏差,人格和心理发展异常 。有些人甚至会犯罪 。
据权威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超过5800万 。57.2%的留守儿童随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随父母双方外出 。留守儿童中,79.7%由爷爷奶奶抚养,13%委托亲友抚养,7.3%不确定或无人监管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管和教育的缺失对其全面健康成长有负面影响 。“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中最为突出 。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在一起,交流很少,远远达不到监护人角色的要求 。但是,代际教育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给这些贫困的孩子留下了终生的遗憾,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最新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障碍,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前人对此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对留守儿童的兴奋、悲伤、抑郁和意志力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解决对策的过程中,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和自我控制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我们应该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他们不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的身心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从而成为健康的留守儿童 。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和访谈,根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敌意
通过对“留守儿童”与他人冲突处理方式的调查统计,得出43.3%的“留守儿童”会吵架,16.2%会感到无聊,18.9%会向父母诉苦,21.6%会采取其他方式发泄情绪,寻求心理平衡 。可见,大多数“留守儿童”采取打架或其他行为来解决问题 。因此,可以推断“留守儿童”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如孤立、偏激、不团结、破坏、敌视等 。,导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有的甚至参与盗窃抢劫,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
2.敏感的人际关系
“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等方面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根据留守儿童是否愿意与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16.7%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意与同学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这使他们性格孤僻,人际关系敏感,不愿意与人接触,喜欢独处和孤立;46.6%的人说别人叫我去,所以性格内向,不活跃 。也有36.7%的人非常愿意参与 。
3.悲伤、厌恶、焦虑、沮丧
“留守儿童”年纪轻轻就离开父母,缺乏父母的直接关心和照顾,精神上得不到满足 。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比较突出的是情绪上的悲痛、焦虑、厌恶、怨恨、抑郁 。据调查统计,81.1%的“留守儿童”非常想念父母 。一旦谈起父母,他们就很焦虑,很难过,哭不出来 。但也有18.9%的人表示并不是很想念父母,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此对父母失去了很强的亲和力,有的甚至对父母产生了厌恶和反感 。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提及父母时,大多沉默,有的避而不答,有的闷声不响 。再者,调查还发现,85%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16.2%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忧郁,表现为做事畏缩、胆小、行为不积极、表情呆滞等不良心理状态 。可见,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定的情感问题 。
4.学习心态
生活在特殊环境中,74.9%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有困难 。此外,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差,纪律性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低,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 。因此,他们容易厌学、逃学和缺乏学习动机 。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早期的亲子关系设定了行为模式,塑造了未来所有的行为 。”这是Mack-Innon (1950)关于儿童早期经历对人格影响的总结 。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年龄大多在7至14岁之间 。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依恋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个基础 。良好的依恋可以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然而,根据调查结果,16.2%的家长每周与孩子联系一次,10.8%每月一次,29.7%不定期,43.3%很少 。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从小就远离父母,缺乏频繁接触,因而缺乏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 。长期处于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容易表现出胆怯、迟钝、刻板、不与人交往、敌对、破坏等不良人格特征 。这些不良的人格特征会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导致“留守儿童”在情绪上往往会变得焦虑、悲伤、厌恶、怨恨、抑郁;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不同程度的心理有问题 。
2.监护人不完全有能力管教孩子 。
调查结果显示,79.7%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抚养,13%委托亲友抚养,7.3%不确定或无人监管 。他们一般不敢,不会或者不会管别人的孩子,所以采取迁就的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就行 。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最终导致一系列不良问题 。
3.学校教育因素
对学校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 。学校教育也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在大部分学校和老师都很在意“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 。“留守儿童”属于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比其他同龄孩子差,面临着很多学习上的困难 。自然不会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重视 。另外,“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容易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作为老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
4.社会因素
首先,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迅速,忽视农业发展,导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流 。此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里,导致“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
其次,社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未成年犯 。他们整天游手好闲,结成团伙,偷盗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到不良分子的引诱和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
再次,由于有关部门对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许多未成年“留守儿童”存在厌学、逃学、缺乏学习热情等不良学习态度,整日沉迷于娱乐场所,无法自拔 。
5.自我调节因素
以上“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留守儿童”的自我调节系统是其内在因素 。调查统计显示,41.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控能力差,19.2%的人表示自控能力差,30.3%的人认为自控能力一般,只有7.9%的人认为自控能力强 。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普通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行为等方面出现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
四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
“留守儿童”比普通人最缺乏的是父母的爱和关怀,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 。“留守儿童”多在小学,一般是14岁以下的孩子 。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长期的老师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要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亲子沟通,搭建他们可以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
2.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
目前,我市村级以上学校均有参加过相关培训的教师,部分教师取得了三级心理咨询资格证 。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作为第一步,学校要加强教师的素质培训,让教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证,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教育 。教师自身更应该重视榜样而不是话语,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榜样,引导孩子身心发展 。形成长效机制 。比如:①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全校留守儿童 。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要起个温馨的名字),班主任或班主任可以在这里帮助留守儿童消除学习和生活上的烦恼,避免心理问题 。③为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建档,详细记录其性格、爱好、思想表现、心理变化、学习情况,以及目前监护人的基本信息、父母去向、联系方式等 。登记在册的留守儿童,由班主任或老师定期给家长打电话,让留守儿童和家长互报平安,传递亲情 。④举办各种有趣的活动 。如:辅导科目作业、体检、知识竞赛、心理咨询、象棋比赛、绘画比赛、趣味健身、每月集体过生日、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验生活和主题实践活动等 。每一项活动都有规律、定点、有序地进行,大大增强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⑤教师经常家访,沟通家校联系 。为了保证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关爱真正落到实处,我们通过师生一对一结对的方式进行帮扶 。做到“四个一”,即一周电话一次,一周谈话一次,一月家访一次,一期总结反馈一次 。积极培养和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⑥积极培养和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每学期都有一个监护人培训班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爷爷或奶奶,并通过“留守儿童家长家庭教育培训班” 。
【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3.加强和完善社会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
首先,拥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因此,需要社会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有效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秩序,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对社会的恶劣影响,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维护社会稳定,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多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抓住对成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时机,号召社会成员多关注“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给予他们热情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政府的温暖 。
4.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
“留守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会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为了使他们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发展,有必要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 。
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 。根据格罗斯的研究,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达行为和情绪体验,从而减少焦虑等负面情绪对人的影响,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的情绪进行适当的调节,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他们抑制或削弱不良的情绪问题,保持和增加良好的情绪,使他们正确面对现实,学会调整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克服自卑和疑虑 。培养良好的自尊心,让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 。鼓励“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眼前的挫折,敢于面对和挑战,提高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 。第三,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孩子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系,也是孩子情感支持的来源之一 。它能满足孩子的归属感、爱和尊重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
总之,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缓解他们现有的心理问题,使他们的身心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是我们的期望 。然而,由于隐性的个体心理,仅采用调查、访谈、文献等单一方法,难以全面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