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饿了么和美团又同时看中了一条赛道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电商在线,作者 | 王亚琪,编辑|斯问过去两年,饿了么与美团的外卖配送竞争处于1.0阶段,争夺的重点是流量、商家资源和运力;棋至中盘,当两家蓄水池水位日渐升高,商家基本已实现了“在线化”,在反垄断以及互联互通政策的指引下,竞争重点开始进入到更深层面——精细化运营,比拼服务的质量 。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饿了么和美团正在悄悄布局智能外卖柜,到今年年底,要铺设上万台 。「电商在线」向饿了么证实,饿了么从今年开始升级加码,外卖柜已成为其战略性业务,正在加速扩张,目前已覆盖一二三线城市主要城区 。
电商在线从接近阿里人士处得知,该业务隶属的智慧物流,和此前备受重视的性价比电商平台淘特一样,相关员工的组织架构在钉钉和阿里内网已经悉数被隐藏 。
小小的智能外卖柜悄无声息地扩张,成为挖掘本地生活新服务场景的一环,饿了么和美团都盯上了这个新赛道,一个问题在于,外卖不送到家,反送入了外卖柜,到底有多少人能接受?
01 外卖的补充性场景消费者对“外卖不送上楼”是有警觉性的 。
在微博、微信、豆瓣上,对外卖柜的质疑多半和快递柜结合在一起:
“我都愿意下楼了,干嘛还要点外卖?”
“快递本来都送上门的,现在要自己拿,外卖也要搞这一套?”
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近三个月就有190条“外卖不配送”的相关投诉 。
送外卖,本质上解决的,是点到点,不出门就能就餐的场景,而需要消费者自取外卖的外卖柜,与前者看上去几乎是相悖的 。
尤其是去年4月,丰巢快递柜推出收费政策、开启会员服务后,更让消费者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原本快递免费送上门,这下竟然还要收费割韭菜 。
从配送的场景来看,送外卖和送快递有许多相似之处——外卖小哥将外卖送入外卖柜,消费者输入手机后四位或配送码就可以取出外卖,和送快递的丰巢模式异曲同工 。
事实上,你也不能怪它们两者相像 。外卖柜和快递柜几乎同期生于互联网的创业时代,早在2013年市面上就有过小范围的外卖柜尝试 。但相较于快递,只聚焦于送餐场景的外卖柜,并不如前者吃香,创业资金和资本关注也多转向了快递柜 。直到2020年,疫情让“无接触配送”再次进入到人们的视线 。饿了么和美团等外卖平台才开始留意到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场景 。
和第一批创业者不同,随着平台供给的丰富,外卖柜给外卖平台带来的价值也更多元化 。
目前,美团还是饿了么,都宣称外卖柜是共享的,不向商家、消费者、小哥中的任何一方收取任何费用 。
短期内,它们依然将外卖柜定位为外卖业务的补充性场景,是服务的延伸 。
它们不需要像第一批外卖柜的创业者一样,在起步阶段就把盈利的问题考虑进去 。也不需要像丰巢一样,主营业务只聚焦在快递柜上,需要思考一个单独的盈利模型 。
对外卖平台而言,即使无法盈利,外卖柜也能为自己带来部分流量、在小哥无法进入的区域扩充新的市场 。
推荐阅读
- 手机|苹果玩的是什么把戏,华为市场份额减少,反而iPhone13价格下调了
- 猎豹|全网都在夸的“猎豹”是什么?为何这些“黑科技”频频上热搜?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故障|上海宇舶手表出现偷停使什么原因导致的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