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三只松鼠困于代工( 二 )
【投稿|三只松鼠困于代工】此次问题出现之前,已经数不清三只松鼠发生过多少次食品安全问题了 。
今年5月,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抽检公告,三只松鼠某批次开口松子产品过氧化值超标,超标幅度高达3.4倍 。彼时,三只松鼠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回应,公司第一时间召回不合格产品,同时愿意承担责任并整改 。
再将时间线提前,去年10月,三只松鼠原味脆薯的致癌物超标;2019年,三只松鼠面包内出现苍蝇;2017年三只松鼠开心果因霉菌超标涉及食品不合格问题,被处以五万元罚款 。
除此之外,水果罐头吃出虫子、牛肉粒板栗发霉等问题也在同时发生 。截止11月16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三只松鼠的投诉共有1575条,涉及产品胀包、吃出虫卵、发霉、变质等诸多食品问题 。
一而再,再而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网友们对此似乎已经“见怪不怪” 。“不是早就出过问题吗,怎么还买呢”“我已经见怪不怪了”等评论充斥在相关事件的评论区 。
就像餐饮业一样,食品安全同样是零食行业生存的命脉 。屡次在同一个问题上跌跟头的三只松鼠,最大的原因莫过于根基不稳的“代工生产”模式 。
众所周知,三只松鼠有“零食搬运工”的称号 。一直以来,三只松鼠采用的都是代工厂贴牌生产模式 。根据其年报介绍,三只松鼠先是根据消费者数据研发产品,然后交付代工厂生产,最后再贴上自身的品牌进入销售环节 。
简单来讲,三只松鼠本身并未真正参与到产品的生产环节中 。
在提及食品安全风险时,三只松鼠在今年半年报中提到,“在公司日常经营过程中,仍可能存在上游供应商未按有关法规及公司要求进行生产,质量控制制度和标准未严格执行、生产和检测流程操作不当等现象,从而导致不能完全规避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风险 。”
三只松鼠不能深入到加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加之品类复杂,产品的品控难免不出现问题 。
种种因素之下,贴上三只松鼠品牌的产品交到消费者手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便会直接影响三只松鼠的品牌力 。
02 重营销,轻资产模式“埋雷” 三只松鼠的崛起,离不开电商流量的东风 。
很多人熟知的是,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一年也是淘宝商场更名为天猫商城的一年,彼时阿里开始培育“淘品牌” 。同年6月,三只松鼠顺势成为初代淘品牌 。
当时,三只松鼠作为初生品牌,参加了第一个双11 。幸运的是,在享受了淘宝巨大流量池的红利后,三只松鼠成为当年双11天猫商城坚果零食品类的销售第一名,一天销售额就达到了766万元,由此一战成名 。
借着线上流量的东风,三只松鼠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几年,2019年营收超过100亿元 。同年,三只松鼠正式登陆A股上市 。
江湖不会一成不变,三只松鼠过于依赖线上流量弊病,如今也显现无疑 。
据连线Insight翻阅三只松鼠财报统计,2019年和2020年,三只松鼠的“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分别为6.60亿元和9.61亿元,2020年同比增长45.61% 。而根据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已达到7.21亿元,占当期整体销售费用的65% 。此外,相比去年同期3.98亿元的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同比暴涨了81%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