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未来十年京沪高龄老人大爆发,异地养老能成为一剂良方吗?( 二 )


也就是说到2030年,北京的高龄老人将上升到150万-160万,是现在的2-3倍 。不太精确地预估,2030年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也将是现在的2-3倍 。
上海的老龄化特征与北京有相似之处,中心城区养老压力显著大于远城区 。根据《202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最高的区是虹口区42.5%,黄浦区41.7%,普陀区41.1%,静安区40.1%,长宁区39.1%,8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最高的区是徐汇区18.2%,长宁区17.8%,崇明区16.5%,虹口区15.8%,杨浦区、闵行区15.6% 。
投稿|未来十年京沪高龄老人大爆发,异地养老能成为一剂良方吗?
文章图片

与北京类似,上海未来十年高龄老人也将迎来飙升 。上海2020年末70-79岁人口为150.94万,在未来十年陆续成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算上2020年已有的80岁及以上老人82.53万,到2030年将超过230万,是2020年的将近3倍 。
一般的印象会以为,北京、上海这种经济发达、财力雄厚的一线大城市,在养老相关的资源供给上应该同样是十分宽裕的 。但是,两个城市经济发达不假,但由于人口总量大、老年人口多,如果用人均资源来算账,就显得局促很多,甚至比周边城市还要低 。
以上海为例,在与老人需求最紧密的医疗健康方面,上海的床位数、技术人员数均处在上三角城市的中游水平 。
根据《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0》,2017年上海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55.66张,在长三角40个城市中排名16,首位城市是杭州80.22张 。2017年上海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排名第8为77.73人,杭州依然排名第一,为117人,高出上海50% 。
从养老机构床位数量来看,虽然上海中心城区老龄化率显著高于远城区,但中心城区的床位数比例却显著低于远城区,呈现出养老资源供给不足的特征 。
根据《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0》,在上海各区中,2018年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本区户籍老年人口比例最低的是黄埔1.6%,静安1.8%,徐汇2.1%,普陀2.4%,杨浦2.4%;床位比例较高的都是远城区,如青浦4.7%,嘉定4.7%,奉贤4.0%,松江3.8%,闵行3.8% 。
再从养老机构入住率看,中心城区的入住率普遍在60%以上,如长宁77.4%,杨浦74.7%,黄埔72.8%,静安68.6%,徐汇63.3,远城区入住率普遍较低,尤其是青浦仅有26.7%,其他区多在40%-60%之间 。
这说明上海的养老需求和养老供给在区域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而中心城区由于土地紧缺,租金、人工等成本高昂,缺少大力建设养老设施的基础条件,进而限制了中心城区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
这一点北京和上海是有共性的,所以说未来将中心城区的养老需求引导到远城区乃至周边城市进行消化,是解决两个城市高龄失能老人养老难题的重要思路 。
02 经济和收入级差,是推动北京、上海老人异地养老的核心动力从北京、上海两地老人的收入角度看,也具有将两地中心城区老人养老需求向周边物价、租金、人工成本较低的区县和城市转移的必要性 。
根据公开信息,上海市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老年人有434.2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81.4%,平均养老金为每月4779元 。单看这一数字会觉得上海老人应该过得很不错,毕竟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四五千元已经是个很不错的收入 。但同期上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232元,换算下来,仅占到79% 。而且还有9.5%的老人领取的是城乡居民养老金,人均1353元,算上这个因素,上海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还要下一个台阶 。
北京2020年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为4365元,同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434,换算下来北京老年人的城镇职工养老金占人均可支配收入75%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