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国家砍价胰岛素,影响上亿“糖友”用药?( 二 )


但是,代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优劣关系 。不同的维度,对应不同的患者 。
近期新鲜出炉的四代胰岛素,打一次,效果能管一周,而之前的品种最长也只能维持42小时 。然而,这种四代胰岛素因腹泻、呕吐等副作用,仅能供比较“壮实”的患者使用 。
2008年,ACCORD(由NIH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性行动”)研究数据表明,当医生将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空腹)指标不由分说控制在6以下时(空腹血糖正常值一般为3.9~6.1毫摩尔/升),病死率不降反增 。
【投稿|国家砍价胰岛素,影响上亿“糖友”用药?】这是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往往容易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若不保证糖分(能量)摄入,患者易陷入危险 。反之,较为健康没有伴随其他疾病的患者,就要控制在6以下 。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进口产品,尤其是我国还未能成功仿制出的独家品种,在药效精确程度甚至注射装置的舒适便捷程度上,都更胜一筹 。不过“更好更快”并非刚需,在消费能力更低的患者群体中,若效果没有质的区别,便宜的更受欢迎 。
以咸阳市中心医院为例 。2018-2020年,医院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一款二代速效胰岛素 。患者日花费3块钱不到(连续3年保持2.38元/日),比三代速效类似物动辄大几十、某些品种可能上百元的产品确实便宜不少 。
某基层二甲医院内科主任也表示,患者消费水平差异很重要:“我们开的药,也就那么几种,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有什么用什么 。”
当然,这绝不是否认高端产品的疗效 。拿“地特”(一款三代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来说,它尽管价格高,但“长远来看,或许对于患者的益处更多 。”《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指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能提高预期寿命及其质量,降低总直接医疗成本——与甘精胰岛素相比,地特胰岛素组患者的人均期望寿命增加0.061年,直接医疗总成本减少2869元 。
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相对的更好——这是胰岛素可以进入“国家集采砍价队伍”的重要原因 。“(胰岛素)尽管是生物药、有一定准入门槛,但只要入了门,后续生产技术提高与产品研发,就相对水到渠成了 。”某胰岛素生产企业高管介绍 。
02 集采:从 “针头自由”谈起既然要打胰岛素,针就必不可少 。一根一次性注射针头的价格是一两块钱左右,然而,“针头钱”是不少患者最想省出的钱 。
一份来自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抽样数据显示,该医院43%以上患者针头重复使用超10次,一次一换的患者仅有4% 。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院委连健儿介绍道,重复使用一次性针头,可能造成针头堵塞、笔尖结晶、断针,导致患者皮下增生、硬结、血糖猛增 。
武汉某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提到,她有位老患者,有段时间血糖突然暴增为平常的三倍,肚皮硬结增大、周围红肿,切开一看,果然感染了 。询问其打针习惯便知道,“按时打针确实是打了,但是不消毒、少消毒、不换针头是常事” 。
主导降价的集采政策,便和老百姓的这类需求对上了 。那么,此次竞价中,各个企业如何筹谋,表现如何?
先从开标前说起 。那时,老龙头诺和诺德“来势汹汹” 。按医院需求量公示清单,诺和诺德的一款二代预混人胰岛素(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液30R),是本次集采入围80余种产品中,需求量最大的一款,数量高达2500多万支 。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中,诺和诺德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也夺得第一,需求量超过440万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