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国家砍价胰岛素,影响上亿“糖友”用药?

投稿|国家砍价胰岛素,影响上亿“糖友”用药?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财健道,作者 | 严瑞、安富建、张羽岐,编辑 | 杨中旭
在中国,每年约有140万人因糖尿病死亡,其中超半数成年糖尿病患者未被确诊 。
至少有一半患者没有发现病情,病情在不知不觉中恶化——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 。
投稿|国家砍价胰岛素,影响上亿“糖友”用药?
文章图片

不确诊、不治疗,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
一方面,糖尿病一旦发病,便不可治愈 。“如果哪个医生说能治愈,那你赶紧离他远一点”,某糖尿病领域专家如是说 。
另一方面,糖尿病并发症多而险 。比如眼底病变、肾衰竭、感染导致节肢……病变不可逆转,“1000种并发症就有1000种死法 。”
一百年前,糖尿病是几乎无解的“罕见病”,直到1921年加拿大医生班廷首次提取出胰岛素后,安全、有效、长期地控制糖尿病情成为可能 。在我国,诺和诺德、礼来制药、赛诺菲外企三巨头,是胰岛素市场长期的“王” 。
2021年11月下旬,中国首次开展胰岛素专项集采 。集采砍价后,全国上亿“糖友”的胰岛素用药将发生怎样的改变?百亿胰岛素市场格局中,曾经的外企龙头能否稳住地位,后进国企表现又如何?本文将逐一讨论 。
01 每个人的糖尿病都不同不同于普通感冒药、降糖药,胰岛素作为一种生物药,为什么能进集采?这要从胰岛素本身说起 。
生病吃药、吃多少药,在很多人认识里是固定的 。比如阿司匹林,“早晚两次,一次一片,按说明书服用” 。但打什么胰岛素、打多少,却要按每个病人的习惯、体质而定 。
业内医生有一个普遍共识:没有最好的胰岛素,只有最适合患者的胰岛素 。
打胰岛素是为了降糖,不同情况,降糖需求不一样 。
投稿|国家砍价胰岛素,影响上亿“糖友”用药?
文章图片

有时,患者希望吃大餐前“来一针”,预防血糖一下子飙太高,“餐时(速效)胰岛素”便由此得名 。它像“雷阵雨”,下针后乌云很快聚集、大雨瓢泼而来,瓢泼后很快雨过天晴 。
药劲如此强,就不能一直打,打得过多容易低血糖 。正常饮食,患者得打“中效、长效胰岛素”也即基础胰岛素,它如“绵绵细雨”润物细无声,少降一些糖,但效果平缓,不同品种能坚持一夜、一天甚至近两天 。
然而,吃大餐要这个、不吃大餐要那个,太麻烦,预混胰岛素便应运而生 。把“雷阵雨”和“细雨”合并起来,吃饭前打一针,不仅管吃饭、还管吃完饭之后的时间 。
如此一来,就有了胰岛素的三大类品种,餐时(速效)、基础(中/长效)、预混(先速再中长) 。
有了不同的类型的“雨”不够,医学还要让雨下得更好 。胰岛素发展至今,已更新到第四代:第一代,动物胰岛素,从动物内脏提取,人体不算很喜欢、甚至可能过敏;第二代,人胰岛素,生物合成的与人体胰岛素完全相同的产品,适配性很强;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系二代产品的升级换代,见效更快、效果更稳、更灵敏——当然,一代比一代价格更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