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国无人机走进民用大时代:半部制造史,三个想不到

投稿|中国无人机走进民用大时代:半部制造史,三个想不到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立方知造局,作者 | 赵笑达,编辑 | 唐晓园
一部民用无人机发展史,浓缩着中国制造发展的诸多里程碑式的历史截面 。
 
 
十年可以有多少改变?
2011年,微信才刚诞生;最红的iPhone4S,标配容量是16GB;19岁的李佳琦,高中毕业 。
十年,足够一个产品从诞生走向辉煌,也足够一个少年从家乡走向世界 。
对行业而言,十年的变化同样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十多年前,无人机离普通人还很远——中国无人机市场中民用无人机的占有率不到10%,其余全部为军用无人机 。
投稿|中国无人机走进民用大时代:半部制造史,三个想不到
文章图片

二战期间德国军用无人机,军用无人机的研发应用远早于民用 图片来自网络
十年时间,中国民用无人机实现了大踏步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曾预估:到2023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规模会达到968亿元,其中军用无人机约为350亿元,民用无人机近620亿元 。千亿级市场里,民用无人机将占比六成以上 。
掀开行业增长的幕布,中国民用无人机背后的故事颇耐人回味 。接下来,立方知造局将通过回望十年历程,展开无人机的3个“意想不到”:
1. 十年前,有人猜到了民用无人机市场的崛起,却没有猜到它崛起的方式——消费级和专业级市场不但“两开花”,而且是“错峰”而行 。
2. 盛名之下的无人机一度成为资本宠儿,又曾迅速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历经泡沫破灭 。
3. 中国民用无人机的崛起,和国产手机、芯片、锂电池、5G、智能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可以说,一部民用无人机发展史,浓缩着中国制造发展的诸多里程碑式的历史截面 。
民用无人机按用途一般分为两类:
1. 消费级无人机,相对而言技术门槛较低、体型小,主要用于个人消费者航拍;
2. 专业级(或称工业级、行业级)无人机,用于测绘、植保、电力巡检、公安系统、消防、物流运输等领域,基于不同用途,技术侧重也各有不同 。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民用无人机的迅猛发展下,越来越多的用户,用他们的镜头展示了这片土地上的“中国特色”——从城市的摩天楼开始,一路越过高山河流,飞到乡村 。无数稻田和乡间小路开始成为镜头下的主角 。
投稿|中国无人机走进民用大时代:半部制造史,三个想不到
文章图片

飞行在乡间小路的无人机 图源:Pixabay
这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上,一路争流而进的无人机企业,经过十多年的行业上升后,面对未来征程时,发现前方依然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
01 三段式发展2021年6月10日,北京破产法庭发布了一则关于零度智控管理人公开招募意向投资人公告 。零度智控,这家中国民用无人机领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一度与大疆争衡天下,如今正式走向了破产重组的道路 。
而就在一周前,6月3日,第十五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SNEC)上,大疆推出了光伏电站无人机智能巡检方案,成为聚光灯下万人瞩目的焦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