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中国无人机走进民用大时代:半部制造史,三个想不到( 四 )


随着消费级市场增速放缓,从2017年到今天,可称为民用无人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专业级市场发力阶段 。伴随着5G等领域的成熟,专业级无人机的应用前景也变得无比广阔 。
不过在关注第三阶段之前,还有一段故事不能不提——民用无人机的中场泡沫 。
02 泡沫和涅槃中国信息产业网数据显示,2013-2015 三年,全球消费级、工业级无人机的总销量分别为:15 万架、37.8 万架和 57 万架——三年涨三倍 。
全球“疯长”背后,是中国制造的强力输出 。当时有个说法:“全球每卖出10架无人机,就有7架是中国制造 。”
这也刺激了国内无人机公司数量的暴增:到2016年,中国一共400多家无人机公司,绝大多数是几年内刚刚成立 。
在种种数字、新闻的推波助澜下,无人机行业迎来了它的融资热潮 。
据华创证券,2015年1月,雷柏科技投资5000万元,获得零度智控10%股权;同年8月,亿航获得4200万美元B轮融资,昊翔则获得了英特尔6000万美元A轮融资......
这一年,无人机行业融资次数达到了49次,是2014年的4倍有余,2016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行业历史最高的60次 。
然而,“暴饮暴食”般的融资,让无人机行业着实有点“吃不消” 。问题很快开始浮现 。
2016年12月,亿航内部裁员70多人 。没过几天,零度智控裁员130多人 。不过零度智控依靠技术支撑,其无人机至少一直给市场带来新鲜感 。相比之下,其它一些厂商就显得底气不足了 。
投稿|中国无人机走进民用大时代:半部制造史,三个想不到
文章图片

零度推出DOBBY无人机时,邀请明星柳岩为其代言 图片来自网络
在2016年因为众筹过亿而爆火的臻迪,其产品PowerEgg频频爆出“炸机”事件,不少消费者在换到新机之后,刚开箱就再次遭遇“炸机” 。
口碑“拉胯”以后,站在风口上的臻迪,拿着上亿的众筹却一筹莫展,到2021年,臻迪在无人机领域已不复当年的热闹 。
究其原因,作为先进制造的无人机,产品力才是核心竞争力 。放弃对产品的精心打磨,效颦互联网行业的烧钱模式,无异于舍本逐末 。
以融资噱头始,以薄弱产品力终,这种打脸式经营频频出现于无人机领域,无数人的“美梦”支离破碎,对中国无人机的未来开始变得悲观,乃至预测行业有可能走向停滞 。
投稿|中国无人机走进民用大时代:半部制造史,三个想不到
文章图片

图源:Pixabay
当泡沫逐渐消失,冷静下来市场开始思考,在数百家无人机企业中,真正有出色的研发能力、工业技术、产品设计与创新能力的,有几家?
消费级无人机看似门槛较低,引来了鱼龙混杂的入场者,但实际上其技术和品控要求非常高,连当年与大疆争夺北美市场的GoPro,也曾在无人机业务里重重摔了一跤 。
投稿|中国无人机走进民用大时代:半部制造史,三个想不到
文章图片

GoPro的Karma无人机,推出不到一个月就因质量问题全部召回   来源:GoPro官网
话说到底,世界再喧嚣,当泡沫破碎,进入良性循环的,还是那些高技术附加值企业;至于低技术附加值企业,则随时处于被淘汰的险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