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锂电回收要起风了?

投稿|锂电回收要起风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巨潮商业评论,作者 | 荆玉,编辑 | 杨旭然
“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行业的下一个收益风口,是百年才有的机遇 。”今年9月上市公司格林美(SZ:002340)对投资者明确表示 。
格林美高调的看好背后,是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热度升温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政策暖风频吹 。    
一般动力电池的服役年限在5年左右,结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首批推广应用在2013-14年之后,第一批动力电池己经到达退役年限,今后将迎来较为持续且不断扩大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 。也就是说,整个市场才刚刚起步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超过20万吨(约25GWh),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 。而机构预计,2020年-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有望超过2000亿元 。
但整个行业高速发展预期的背后,同时存在行业散乱、标准缺失、“正规军”打不过“黑作坊”等乱象 。当前尚无明确的行业数据显示,究竟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多少锂电池已被回收,而由工信部认证的合规锂电池回收企业产能却处于空置状态 。
以行业内的龙头上市公司格林美为例,其回收处理的废旧电池(除铅酸电池外)占中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但近几年其业绩一直青黄不接,股价表现也不温不火,直到今年锂电池原料价格暴涨才迎来业绩改善 。
【投稿|锂电回收要起风了?】投稿|锂电回收要起风了?
文章图片

格林美股价表现(2020年1月至今)
虽然市场看似前景大好,但很难说是风口还是坑口 。除了“非正规渠道”的分流、现有产能大量闲置的问题,对于电池回收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也需加紧制定 。
01 曾经的“伪风口”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锂电池回收产能处于空置状态 。
动力电池回收过去长期都是较为慢热的行业 。这个赛道曾涌入不少玩家,也被媒体大肆宣扬,但其发展却不温不火,最终被证明是伪风口 。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首先,彼时动力电池的退役潮尚未到来,整体的市场规模仍然较小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首批推广应用在2013-2014年之后,其销售量的高潮是从2015年开始,并在2016年和2017年持续爆发;加上动力电池的有效寿命普遍在4-6年间,因此此前第一批动力电池的退役高峰尚未到来 。
其次,在这一轮锂电原材料暴涨之前,无论是再生利用还是梯级利用,动力电池回收的经济效益都比较低 。
金属价格的波动会最终决定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盈亏,而金属价格又是受资源供给、技术进步、下游市场多重因素影响 。以格林美为例,2019年钴金属价格从2018年的均价56万/吨暴跌到均价低于25万元/吨,这也导致其2019年的营收和净利润仅实现了个位数的增长 。
投稿|锂电回收要起风了?
文章图片

另外,行业散而乱、“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一直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