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半导体人没有中年焦虑( 三 )


这位34岁工程师的履历堪称华丽:两家巨头的云计算业务部门做深度学习 。去年5月离开互联网行业,自主通用CPU芯片公司——壁仞科技 。
摇滚与代码曾扬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工程师,34岁的他性格内敛,言辞不多,但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清晰的逻辑 。
例如曾扬将企业的团建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司全额报销的积极参加,另一种得自己掏钱的非必要不参加 。放松的时候会听摇滚乐,喜欢的乐队是齐柏林飞艇(上世纪60、70年代的英国摇滚乐队) 。
投稿|半导体人没有中年焦虑
文章图片

曾扬在新的岗位上工作
他大学毕业后顺利入职A巨头,因为业务本身特点与企业文化原因,节奏较快,加班比较频繁 。即便对自己的技术能力颇为自信,身在大厂还是会因高强度而产生焦虑 。
工作节奏上“普遍995,偶尔996” 。当时为了开发,他不得不接受公司安排到南方一个城市进行“封闭测试”,这种安排一个是出于保密性需要,同时可能也有某种提升效率的考量:员工远离了城市,生活与工作不会明显割裂,能够心无旁骛 。
职场竞争让曾扬印象深刻 。在A巨头的那段时间,软件工程师们经常会争抢项目,一旦没抢到不仅意味着失去一次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而且还可能在薪资和晋升方面受影响 。
在高强度、强竞争环境下,失败很容易像滚雪球一般放大 。他做的头一个项目非常不顺利,加之部门业务变化,竞争加剧,看到没有希望后转投到B巨头 。
“虽然外界觉得B巨头日暮西山,但内部真的不卷 。”
相比上一段经历,在壁仞科技不用疲于应付各类琐事,工程师文化也比较浓郁,他得以有更多时间打磨自己、沉淀技术 。
“互联网的蛋糕很大,但已经成了红海,再努力只会越来越卷 。半导体其实在国外是成熟行业,不过国内基础薄弱,反而是一片蓝海 。”半导体行业有成熟的脉络,有迹可循,不需要频繁试错;互联网行业还有很多需要摸索的东西,因而会追求速度与规模 。
用他的话说,做芯片对于希望在技术上做积累的人来说是最好去处 。
离开互联网后,曾扬偶尔回家会上灶做饭,有了更多时间去反思 。回想毕业时进入A巨头时,他一度有些膨胀“觉得自己老牛逼了,进去995之后你才发现公司是部机器,自己是颗螺丝” 。
螺丝坏了可以换,机器坏了螺丝没有价值,横竖都是螺丝吃亏,对此31岁的李庆华感触最深 。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互联网电商做CV算法(计算机视觉),由于工作更偏重于前端应用,李庆华强烈感觉到自己只是一个工具,最终导致他转投互联网 。
“框架与工具别人已经写好了,我的任务就是去部署和执行模型,个人感觉总是在帮别人打工,比较限制个人发展 。”
另一个原因来自行业 。互联网公司创业氛围浓,工作节奏快,内部实行大小周 。此外,他大量精力耗费在处理一些琐碎的杂事,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去思考这个模型究竟是怎么回事、有没有改良空间 。
“服务是自己写的,一旦出了问题都是你的锅 。”因为电商之故,对稳定性要求很高,所以要求工程师能24小时及时响应 。
比如凌晨两点,他会被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线上有台服务器训练故障,你过来排查一下” 。刚起身,值班的同事又打来电话,叫他立即排查机器有没有问题,是要重启或者关闭,说完后还留下一句“紧急,速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