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原料药企的二十年“暗河激战”,惊雷总在无声处( 二 )


相比诞生不久就备受资本“宠爱”的创新药 , 从基础化工原料提取而来的原料药市场就落寞得多 。
如果说创新药市场是一部科幻大片 , 节奏明快 , 场面宏大 , 科学领衔主演 , 资本背后加持的话 , 那原料药市场更像是原始丛林纪录片 , 画风平缓 , 角色众多 , 关系复杂 , 彼此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倾轧 , 一旦关系链失衡 , 对整个生态都是巨大的透支 。
因为涉及化工类发酵提取过程 , 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往往伴随着高能耗和高污染 。整个原料药行业细分品类多达1500多种 , 直到现在 , 行业的分散格局依然极为明显 。
这就导致当我们想顺藤摸瓜去看看垄断问题到底出现在哪个环节的时候 , 仿佛走进了迷宫一样 。从最初的化工原料采购 , 到原料药的生产 , 销售 , 一直衍生到下游制剂的流通 , 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失控的那个出口 。
天黑请闭眼 , 下面 , 听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主要负责原料药领域的分会秘书长朱仁宗带来一段关于原料药垄断的个人solo , 精彩复杂程度堪比谍战片剧情 。
“原料药垄断的方式太多了 , 最容易理解的 , 是生产企业自己要垄断 。
这个原料药只有我一家能生产 , 那产量和价格自然就是我说了算;或者是说好几家企业生产同一种原料药 , 大家坐下来商量一个统一价格;更绝的是一家企业要求其他几家都别生产了 , 由某一家单独生产销售 , 你每年的销售额是多少 , 我直接补给你 。
“包产”之外 , 还有“包销”:一些药品中间商找到一家或多家生产企业说 , 你现在每年卖1000万 , 我给你1500万 , 你所有的产量都给我来销售 , 至于我卖多少钱你就不用管了 。一些长期经营的中间商 , 甚至会去“包销”原料药的上游产品医药中间体 。
这几年随着原料药的监管越来越严 , “垄断”的手法也越来越隐蔽 。有些企业是原料药不涨价 , 但是强制搭配一些高价的药用辅料 , 你不买我的辅料我就不卖给你原料药 。
或者更直接一点 , 我的原料药不涨价 , 但是让下游制剂厂商涨价 , 然后大家利益分成 , 假如制剂产品的价格从5块涨到25 , 多出来的那20的利益双方再分 。
你说国内原料药垄断 , 那我从国外进口总行了吧 , 即垄断进口渠道 , 其两种操作手法 , 与前述“包销”“控销”相似:一种是自己作为国外某种原料药国内的总代理商进行包销 , 跟国外的原料药厂家直接签排他条款;另一种则简单粗暴得多了 , 它可能本身是某些细分品类国内的生产或销售厂家 , 直接跟国外厂商约定我给你多少钱 , 你的产品就不要往我们国家出口了 。
垄断最明显的连锁反应就是下游制药企业产量下滑和价格飞涨 , 或者干脆无米下炊 , 停产断供 , 这就直接从经济帐变成了影响患者健康的民生问题 , 后果往往都很严重 。”
你看 , 这一长串的产业链条上 , 大家把垄断这件事真的玩出花来了 , 随之而来的 , 则是扑尔敏一个月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 , 奥硝唑从17万元/吨狂升到188.5万元/吨等令人瞠目结舌的价格走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