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抗癌十年,这个浙江博士赚了50亿( 四 )
03、如何打破“内卷”?目前信达生物拥有四款上市的药物 , 不过都不是frist-in-class(同类首创) 。虽然做frist-in-class其实是很多做创新药的人所追求的 。
然而 , 在俞德超看来 , 不必都去做frist-in-class , 中国还没到时候 。只要把产品做出特点来 , 一样可以值很多钱 。
但成立十年的信达生物与百济神州一样 , 仍未摆脱亏损 。2016年至2020年累计亏损达98.5亿元 , 加上2021年上半年的11.75亿元 , 信达生物累计亏损超110亿元 。
文章图片
当前生物医药行业相当火爆的“license in”模式 , 被业内称为是“弯道超车”的捷径 , 信达生物则是这种模式中的“优等生” , 也就是引进之后进行更加优化的自主创新 。
License in又称许可引进 , 是通过向产品授权方支付一定首付款 , 并约定一定金额的里程碑付款及未来的销售提成 , 从而获得产品在某些国家地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等商业化权益 。
信达生物在重要的肿瘤免疫靶点布局 , 也是通过合作利用他人的或引入别人的技术平台打造自己的产品 。比如最早的PD-1就是从美国药企adimab引进其酵母展示库全人源抗体研发平台 , 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信迪利单抗、PCSK9 单抗、OX40 单抗等多款单抗产品 。甚至从adimab引入包括靶点CD47、OX40等一系列免疫检验点抗体 。
众所周知一款新药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 而且研发失败率高、风险大 。但是通过这种授权引进的方式 , 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仅能研发出产品 , 还能够弥补自身产品研发管线的短板和不足 。
但是医药投资人士告诉市界:“这种授权引进本质上是一种贸工技模式 , 相对技工贸 , 不利于我国长期发展 , 生物医药行业的license in(授权引进)模式不宜扩大 。”
对于创新药企来说 , 除了产品获得市场认可 , 更重要的是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 。截至2020年 , 在中国获批上市的生物创新药主要还是来自跨国生物医药企业 。
根据德勤报告 , 2017年至2020年 , 在中国上市的37个 I 类新药中仅有3个产品具备原创性作用机制 。全球在研的401个靶点中 , 中国本地覆盖了80个(约20%);但在前十大热门靶点的在研产品数量统计中 , 中国以外的国家地区仅有约22%的产品数量聚焦在前十大热门靶点 , 而中国的比例却高达47% 。
文章图片
过多的扎堆在热门靶点 , 长久势必就会造成市场的内卷化 , PD-1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对于患者来说 , 能够获得质量又高药效又好的药物 , 自然是福音 。而对于创新药企而言 , 合理的回报 , 才是持续创新的基础 。
从信达生物的收入结构来看 , 主要为药品销售以及授权费及研发服务费 。其中 , 信迪利单抗(PD-1)为其目前的核心重磅产品 , 2020 年收入规模为22.9亿元 , 占其收入的比重约为六成 。
推荐阅读
- 果粉|第一次从苹果换成小米是怎样的感受?十年老果粉说心坎了,太真实
- 电视剧|开分2.9的《十年一品温如言》,请给观众道歉
- 投稿|丁克十年后,她决定生个孩子
- 优酷土豆|长视频十年寡头十年亏损:放弃独家版权,才有望讲个新故事
- 中国市场|十年登顶,两年坠落,三星手机败走中国始末
- 投稿|十年登顶,两年坠落,三星手机败走中国始末
- 投稿|喜茶的“十年之痒”
- 生物医药|医药流通,一个不该被忽视的赛道
- 生物医药|内卷、破发……2022年创新药如何“绝地”求生?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3.2亿也救不活!乔布斯抗癌8年后离世,他的“迷信”警醒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