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六句话,看完新造车的2021( 二 )


“一辆汽车装X颗激光雷达”,正在成为车企宣传汽车智能化的最新方式 。甚至有车企喊出:“你有几颗激光雷达?4颗以下,请别说话 。”还有车企化身无情的激光雷达批发户,一辆车上搭载了5颗激光雷达 。2022年内上市的搭载激光雷达新能源车多达12款,几乎所有已知的电动车品牌都加入了这场军备竞赛 。
芯片算力的比拼同样激烈 。地平线数据披露,L2级自动驾驶仅要求2-2.5TOPS算力,L3级自动驾驶的算力需要达到20-30TOPS,L4级则需要算力在200TOPS以上 。
在当下量产车规级AI芯片中,英伟达Orin X芯片处于领先水平,单枚Orin-X 芯片算力可达254TOPS 。小鹏的新车G7搭载了两颗Orin-X 芯片,算力为508TOPS 。G7的算力已经够强了,蔚来ET7一口气搭载了四颗英伟达Orin X芯片,算力高达1016TOPS 。
理论上,传感器的数量和种类越多,汽车搜集到的信息也就越多,也就越能提升自动驾驶的性能 。但在实际应用中,车企的软件能力跟不上,硬件堆料再多也白搭 。
问题是,你不堆料,总有人堆料 。如今整个新能源市场正在上演一场看不到尽头的军备竞赛 。内卷时代,没有谁能躺平 。
全球车企“芯”慌,减配交付成潮流“芯慌”贯穿了2021年一整年 。
去年几家半导体公司频频失火,导致晶圆紧缺 。今年以来,德国、美国、日本等多个芯片厂,先后遭遇极寒天气、地震、火灾、停电 。下半年,作为全球芯片测试和封装中心的马来西亚,因为疫情冲击而封锁停产 。
又恰逢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1年销量逆势上涨,芯片的生产供给远远赶不上需求 。芯片危机愈演愈烈,甚至蔓延至全球成为了全球性供应链危机 。
一辆普通汽车至少会用到40多种芯片,而高端车型则需要150多种芯片 。没了芯片,造不了车,全球车企都面临着“无米下锅”的难题 。
6月中旬,香港甚至发生一起“芯片大劫案”,一物流公司在运输途中,价值约500万港元的14箱芯片被劫 。包括BBA在内的很多车企,开始在黑市高价“扫货” 。有媒体爆出,理想汽车在黑市以高价采购了数千片电子驻车芯片,单片采购价达到5000元每片,远超正常价格的800余倍 。不过理想回应称,“黑市买芯片”不属实 。
 不少车企下调了产能预期,其中就包括特斯拉 。也有的被迫工厂停产,比如蔚来在在3月份公告,因为缺芯工厂停产5日 。
深陷“缺芯”泥沼中的造车新势力们,纷纷走上了减配交付的道路 。10月,理想汽车宣布由于受到毫米波雷达芯片供应短缺的影响,推出“先交付后补装雷达”的交付方案 。小鹏随后也推出减配方案,小鹏P5的车主可以先提车后补装雷达 。
特斯拉也追随了这一波潮流 。据Electrek援引海外特斯拉车主的说法,在提新车时发现车内并没有USB接口,而是只预留了孔位,手机无线充电功能同样也没有配置 。特斯拉官方表示由于缺芯的影响,会对旗下一些车型进行减配交付,并不确定补装时间 。
不过,在12月初,乘联会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三季度汽车芯片供给的至暗时刻已经走过,原预计芯片供给改善促使生产回升到去年11月水平,可实际环比增长14%左右 。
困扰了长达一年的缺芯问题正在改善,但缺芯的阴霾依旧仍笼罩着车企 。乘联会随后又指出,芯片供给仍未回到去年水平,供给不透明的瓶颈因素仍在 。
传统巨头加速转型,自主品牌决战高端往年,传统车企巨头从没正眼看过电动车,也没有真正倾囊而出 。今年,这些老牌的燃油车品牌看清了局势,纷纷按起了转型加速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