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2021社区之殇:灵气的阿北和丧气的豆瓣( 三 )


文章图片

在豆瓣诞生的同年,也是Web2.0概念引入中国的一年 。
虽然阿北多次强调,他最初只是凭借着兴趣吸引的理念,来创建豆瓣,而非追随Web2.0的脚步 。
但这并不妨碍,当时的人们曾将豆瓣视为Web2.0皇冠上的明珠,互联网的骄子 。
遗憾的是,明珠未能点燃闪电,而是长久地如云漂泊 。
相比于以门户和搜索网站为典型的Web1.0时代的退却,用户创造内容为主的交互和信息传播方式,开始成为Web2.0的核心特征 。
微内容,是Web2.0的一个关键词 。比如一则想法、一个评论、一张自拍、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结交的朋友等等 。这些微内容,充斥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精神流动的方方面面 。
Web2.0,正是要负责这些内容的发现、传播和消费—交易机制的建立 。
豆瓣早期的书影内容,都属于微内容的生产来源,且是优质的生产原料 。但问题在于,这种生产机制,严重依赖于外部原创的书、影音等非用户可决定的内容源 。
如果社区生产的源头,总是在外部或者同质化领域,那么这个社区的内容生态繁荣程度,其天花板肯定是显而易见的,其内容竞争力也是难以不断扩张的 。
毕竟,从流量交易的角度去看,扶持类似于淘宝小B的大V创作者和MCN机构,以长久地提供标准化内容产品,是不可或缺的 。
像B站一开始,也是借助番剧搬运、购买来吸引用户 。后来则变成了以UP主二创和原创内容为主的自生产基地,才能够不断扩充内容生产形式和体量,从而实现了B站平台地位的破圈和跃升 。
但豆瓣一直以来的文化,就是拒绝“粉丝”,甚至好友也被称之为“友邻”,以彻底贯彻以个体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策略 。
投稿|2021社区之殇:灵气的阿北和丧气的豆瓣
文章图片

其次,基于优质原料的深刻化生产,需要极大的生产成本支撑 。
玩梗的肤浅或者单纯的有趣,往往意味着如同空气和水一般易得且大众化 。
比如抖音、快手的短视频内容,不仅几乎完全是依赖于用户原创性内容生产和再生产的,视频拍摄的消费门槛也在不断降低,这让平台成为了真正的国民性内容消费场所 。
况且,深刻的内核很容易重复且有排斥性,一旦一种深刻被受众接受,其他方向的深刻化表达就显得格格不入 。所以,很多豆瓣的早期外来用户,往往难以融入社区主流,且认为其固有文青用户的内容特性,略显矫情 。
这也是深刻化生产动力不足,导致了评论区关于喝咖啡、谈心情的文学性密度,远大于专业性评判和信息给予的公共性的结果 。
当然,更重要的是,任何具有理想主义的产品创始者,都会有一种天然的上帝心态,或者说是创造者意愿 。
阿北说:“我们一直是,或者我一直是非常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的,把用户所有的称赞和骂的声音,都认为是我们的关爱 。”
这种精神自洽性,也让阿北对于对豆瓣的方向调整,具有更自信的独断意识 。
投稿|2021社区之殇:灵气的阿北和丧气的豆瓣
文章图片

在商业化上,阿北陶醉于抽象而具有公共美感的商业价值的达成,而非具象的、赤裸裸的商业交易的规模化实现 。
他说:“豆瓣网的盈利模式很清楚,我们在用户这端产生价值,用户在购买东西时,我们在卖东西方得到我们的一些回报,是分成的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