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要在家进行14天的居家监护,但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必不可少,婆婆是外省的 。不知道她在家监护期间能不能出省?在家监护期间可以出省吗?
你不能 。
根据国家卫健委网站公布的《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居家健康监测不仅要求做好体温和症状监测,而且非必要不得外出 。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嗅觉(味觉)减退、腹泻等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自觉保持合理的活动范围和社交距离,履行个人义务和社会责任,不跨区域活动 。
在家庭健康监测期间,我可以离开吗?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你不能离开 。
在家庭健康监测期间,绝大多数返回者来自低风险地区 。家里隔离并没有强制要求他们不能离开,更多的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 。对于一些没有特别需要外出的情况,建议不要外出,尤其是不要参加展览、游览、聚餐等聚会活动 。,不得进入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封闭场所 。,而不是去上网 。
但是,当你必须外出时,你必须规范地佩戴口罩,并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在监测期间,如果你有发烧、干咳、喉咙痛、腹泻等症状 。,一定要及时举报,到指定医院治疗 。
家庭健康监测时健康码是什么颜色?它是绿色的 。
家庭健康监测时,个体的身体状况是健康的,所在区域是低风险区域 。他们的健康代码是绿色代码:可以凭代码自由通行 。
如果你在高风险地区呆的时间长了,健康码就会变色 。根据卫生部门提供的共享数据,确诊、疑似、密切接触、无症状感染者等四类人群呈现“集中观察”红色代码状态 。如果近期去过新发地等高风险场所或与相关人员有过密切接触,经核实后将这些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给予“居家观察”黄色代码状态 。
黄色代码:7天内实施隔离,连续7天(不超过7天)健康打卡正常转为绿色代码;红色代码:实施14天隔离,连续14天健康打卡正常转为绿色代码;
家庭健康监测期间要做什么?1、居家健康监测的用具准备
家里准备一支体温计(本文以水银体温计为例,专用),一个带秒针的钟(或手机),一个笔记本,一支笔,药店购买的消毒用酒精棉球(或化妆棉),一个口罩,手部消毒液,84消毒液等 。
2、居家健康监测——测量体温
(1)测量频率
早晚各一次(为自己和家人),连续14天 。如有必要,增加测量次数,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
(2)测温前的准备工作
测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喝冷(热)水、冷(热)敷、洗澡、灌肠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洗完手后,把体温计的数值扔到35℃以下,以免结果错误 。或者开灯,拉开窗帘,保证室内光线充足 。
(3)测量口腔温度
将水银槽的末端斜放在舌根处,闭上嘴唇握住温度计,用鼻子呼吸,测量3分钟 。测量时,不要用牙齿咬温度计,也不要说话,以防温度计滑落或被咬 。如果不小心咬到体温计,先立即取出碎玻璃,以免损伤口腔和消化道黏膜,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保护消化道黏膜,延缓汞的吸收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吃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 。
(4)测量腋温 。
将水银槽一端斜放在腋下,贴近皮肤,双臂弯曲在胸前,夹住温度计5-10分钟 。如果不方便操作,可以帮他们夹住上臂 。测量时,保持腋窝干燥 。如果腋下有汗,容易散热,影响测温的准确性 。测量前可以用毛巾擦干 。
(5)读取温度计数值 。
用纸巾擦去体温计上的口水或污渍 。用手握住水银体温计的尾部,也就是远离水银槽的那一端,让你的眼睛与体温计在同一水平线上 。然后慢慢转动温度计,从正面看到粗大的水银柱,就可以读数了 。
(6)体温的正常范围
口腔温度36.3-37.2℃,腋窝温度36.0-37.0℃ 。
(7)温度计的消毒
体温计用完后,用酒精棉球(或棉片)擦拭干净 。捏住温度计的前端,用手臂带动手腕,用力向下摆动,直到数值降到35℃以下 。注意避开墙壁、桌子等硬物,防止温度计被打碎 。最后,把温度计放好,以备后用 。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健康码是什么颜色 居家监测期间可以出省吗】3、症状处理
如果在家庭健康监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轻微的症状,不要惊慌,可以在线咨询相关的医护人员 。做好日常手卫生等防护工作,保证饮食清淡营养,多喝水,坚持适量运动,保证居家环境定期消毒通风,直至连续14天观察期结束 。
如果在家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厌食、乏力、精神萎靡、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悸、结膜充血、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停止家庭健康监护,与家人一起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自己开车去,开窗通风 。
推荐阅读
- 哲布尊丹巴自称大蒙古皇帝 哲布尊丹巴
- 指甲怎么修剪才正确
- 人有千千结,才有千千劫 身有千千劫
- 感冒了可以打九价吗 九价疫苗对月经有影响吗
- 孕妇熬夜影响胎儿发育吗?
- 为什么减肥的时候容易便秘 便秘体重会增加吗
- 十三款秘制卤水技术配方 卤料配方
- 新鲜的螃蟹怎么保存
-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