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的发展历程( 二 )


受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启发 , 地点从古城维罗纳变成了现代曼哈顿的西区 。人物关系从原著中世代世仇的两个贵族家庭移植到了两个青年帮派在落后贫穷的移民聚集地为争夺地盘而展开的激烈争斗 。男女主人公托尼和玛丽亚同属一个团体,最后以悲剧收场 。
该剧结合了复杂的爵士乐节奏和强有力的声学节奏 。歌曲的基调侧重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感受,将音乐完全置于剧情之中 。虽然是为爵士乐而流行,但并不追求听觉效果,给了听众咀嚼回味的空间 。剧中的《玛利亚》《今夜》《美利坚》等歌曲韵味十足,百听不厌 。
继《西区故事》之后,百老汇又陆续推出了一些风格各异的音乐剧 , 如《吉普赛人》(1959)、《音乐之声》(1959)、《卡米洛特》(1960)、《你好 , 多莉》(1963)、《屋顶上的小提琴》(1964)、《滑稽女孩》(1964)、《油脂男孩》(1972)、《快速前进》(1975)、《芝加哥》(1976)、《安妮》(1977),这些作品中的许多 , 从纽约走向世界,从舞台走向银幕,展现了多样性
伦敦西部的奥利弗[挑战]百老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伦敦西区的音乐创作和演出一直在迎头赶上,百老汇不时受到严重而强烈的冲击 。《雾都孤儿》由巴尔特根据狄更斯的小说《孤星之泪》(雾都孤儿)创作作曲,于1960年6月在伦敦首演 。他于1963年进入百老汇,并获得了两次托尼奖 。
剧中没有舞蹈场景,其创作侧重于戏剧表演、多种形式的演唱和舞台布景的创新 。它用平行转盘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伦敦的社会图景 , 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对奥利弗的悲剧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
也是在20世纪60年代,一位新的作曲家在伦敦剧院崛起,他就是安德鲁·洛伊德·韦伯 。他古典音乐功底扎实,擅长演奏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对新潮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情有独钟 。1967年 , 他与词作家蒂姆·赖斯(1944)合作了“约瑟夫和神奇的彩衣”,该剧于1981年在百老汇上演了800多次,并于1982年获得了包括音乐在内的许多托尼奖的提名 。1971年10月,他们的摇滚音乐剧《耶稣基督超级巨星》在百老汇首映 。该剧的灵感来源于圣经故事和霍尔本的油画《坟墓中死去的基督》 。它通过基督与犹大的复杂关系反映了当代社会人性的普遍命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 。
1978年6月,另一部摇滚音乐剧《Avita》在伦敦隆重上演 。这个故事是根据阿根廷前总统庇隆的第二任妻子阿维塔的生平故事改编的 。次年9月,它在《百老汇》上演出了1560多?。竦昧似呦钔心峤焙团υ季缙澜缱罴岩衾纸?。为了让观众理解故事和人物关系,以上两部摇滚音乐剧都调动了旁白演唱的形式 。《阿维塔》中演唱的摇滚歌曲《这样的竞技场》和《金钱滚滚》,有力推动了剧情发展,非常优美 。
这部音乐剧里还有一首主题曲《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不是摇滚 。它因其优美的旋律而风靡全球 。
【百老汇的发展历程】他的代表作《猫》于1981年5月在伦敦首演,在百老汇引起了轰动 。此后创作了《星光快车》、《剧院魅影》(1986)、《日落大道》等90年代获得八项托尼奖的名剧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称霸世界乐坛的伦敦西区,除了韦伯,还有作曲家勋伯格(1944 ~)和著名制作人卡梅隆·麦金托什(1946—) 。他们的合作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麦金托什是一位聪明的艺术操作者,他以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在千千赢得了数百万观众,他与韦伯的《猫》和《歌剧院的幻影》的合作,与勋伯格的《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的合作,以及许多经典剧目都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