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砂仁 中药砂仁

【中药古今研究:砂仁 中药砂仁】砂仁(中药古今研究:砂仁)
一.经典和书籍摘要
1.药性理论:“主空调腹痛,止歇,止泻,劳损 , 消食水谷,暖脾胃 。”
2、《开宝本草》:“治虚寒泄泻,居家,赤白痢,腹痛,憋气 。”
3、《本草纲目》:“辛文祥 。补肺益肾,和胃健脾,理气和中,疏通经络,治腹痛 , 腹胀,呛咳,上气咳嗽,赤白痢 , 散咽喉舌部之热,化铜铁骨 。”
4.《新版本草》:“砂仁味辛、苦、温、无毒 。入脾、肺、膀胱、大小肠 。可止呕、消霍乱、止恶心、止腹痛、暖脾胃、治虚寒泄泻、夜不食、止息痢、安胎好,但只能作为解气滞的辅助,不宜过多使用 。滋补丸极好,能补补药 , 行气活血 。”
5.《药笼小品》:“温心 。健脾益气,消积导滞 。治腹胀,暖胃 。”
6、《药歌四百味》:“砂仁性温,养胃食之 。止痛,行气 , 破滞 。(壳,内核 。)"
7.《冯秘笈》:“香标,补肺肾,和胃健脾 , 快理气,通滞 。除霍乱恶心外,腹痛可安胎、温脾胃、降气消食;治疗寒泻、赤白痢、息痢、上气冲豚、鬼痈恶痈、旋筋吐泻、胃气郁结、腹虚寒、脾胃温煦、睡醒 。但难免香燥,气虚孕妇多吃药会难产 。若肺热咳嗽,气虚肿胀,腹痛发热,胎动为血热,则应禁之 。”
8.《阅本草》:“脾胃广中,温心有效;寒凝致快气,香燥致多功;治呕吐腹痛,郁痰寒可解 。”
9.《具药性切》:“辛文祥;入脾胃,快速理气,通经 , 止滞,止痛,安胎 。多加油 。炒着用 。”
10.《外科证治全集》:“顺气,开郁,炒磨胎,产后恶露不绝,小腹作痛 , 磨六块钱,开水冲盖,温服 。”
11.《本草经》:“温心香甘 , 和胃健脾,理气行滞,消食化积,消肿退热,得檀香、豆蔻入肺 , 人参、益智仁入脾,黄柏、茯苓入肾,得白石、赤石脂入大小肠,能润肾燥 , 引诸药于腹 。
12.《本草纲目》:“致力消食化滞,可得白术Koidz,可安胎 。”
13.《珍珠胶囊》:“治脾胃气滞不能治 。”
14.《日华子本草》:“治诸气,霍乱转筋,腹痛 。”
15.《本草经》:“气味温香,香气入脾,能润肾 。所以是开脾胃的重要药物 , 中气的正品 。如果是肾虚,气不归,那就不是指南了 。咳嗽多肺热者,此药不宜用 。”
16.《本草集》:“温中和之药” 。如果上焦气干颠倒,下焦气抑,中焦气凝而不舒,用砂仁治疗最有效 。但是 , 古方怎么用才能保胎呢?气滞则痛 , 气逆则胎动 。本药香散,温而不烈,益而不锐,和而不争,顺三焦,温六福,温肺健脾,养胃补肾 。舒达的肝胆不畅,气机不稳,所以有个胎儿是好的 。"
17.《鱼雨药解》:“味辛,气味芳香 , 入太阴之脾,阳明胃经 。调中气 , 解郁止渴,降胃阴下食,达脾阳解谷,吐利,止咳化痰饮,善治膈壅,能安胎,调上焦之腐,调污浊之气,除咽喉舌之热,溶铜铁骨刺之痰 。”
18.《雷公炮制药性解》:“辛,温 , 无毒,入脾、胃、肺、大小肠、膀胱、肾七经 。虚寒、泄泻、泄泻、消化不良、腹痛闷闷、咳嗽胀满、跃马豚、霍乱转筋、散寒、祛痰、安胎呕吐、解气食 。去炒衣服做研究 。”
19.《本草解释》:“温辛,无毒 。主劳寒泻,不用吃,红白泻,腹痛气虚 。(姜汁炒)”
第二 , 现代研究
1.成分: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等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砂仁、绿壳砂的籽块含挥发油不低于3.0% , 海南砂的籽块含挥发油不低于1.0% 。乙酸龙脑酯不得低于0.90% 。
2.功能:本品具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炎、镇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糖等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