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

孝义是山西省戏曲剧种最多的市县,素有“戏剧之乡”之称,历来被誉为“无戏无孝”“无课无孝”等民间故事 。在孝义戏中,碗腔是最受欢迎的剧种之一 。孝义万强是从孝义民间流行的一种皮影戏说唱艺术演变而来的 。因有碗状银铃伴奏而得名万万强 。还有,因为以前是晚上以皮影戏的形式演出,由窗纱发展而来,群众也称之为“月调”、“影调”、“窗纱室” 。

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

文章插图
孝义碗腔的艺术特色在于歌唱中真假声的混合 。假唱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双音”;另一个是“拼音字”,是在“两个音”的基础上翻高而形成的 。演唱时,萧声、肖丹、青衣通常吐字时用真声,拖腔时用假声,形成真假声结合的特点 。老学生、大胡子学生、老舞者、小丑都用真实的声音;面部特征多为喉音和球后音 。表演中还有二重唱、合唱和伴奏的形式 。他的优秀剧目有《刘淑萍》、《三上冯涛》、《快乐父子》、《快乐姐妹》、《快乐婆婆》、《苏安佐普》等 。在凝聚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鼓舞民族斗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

文章插图
【孝义碗碗腔的艺术特点】碗腔是孝义最受欢迎的戏曲 。它的歌声和谐、坚韧、缠绵、优美 。深受汾平肖杰地区群众的喜爱,又以皮影木偶被称为孝义“三大文化奇观” 。如今,它不仅是孝义知名的民间戏曲 , 也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