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故事典故,二十四孝分别指的是什么?


二十四孝的故事典故,二十四孝分别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 , 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 。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古代有不少孝子的故事, 其中流传甚广的是“二十四孝”.
一、恣蚊饱血
吴猛 , 晋朝濮阳人 , 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 , 没有蚊帐 , 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 , 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 , 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 , 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
二、扼虎救父
晋朝时 , 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 , 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 , 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 , 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 , 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 , 立即爬上虎背 , 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 , 老虎终于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 , 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 , 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 , 脱身虎口中 。
三、哭竹生笋
孟宗 , 三国时江夏人 , 姓孟 , 名宗 , 字恭武 , 从小就丧了父亲 , 家里十分贫寒 , 母子俩相依为命 。长大后 , 母亲年纪老迈 , 体弱多病 , 不管母亲想吃什么 , 
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 。一天 , 母亲病重 , 想吃竹笋煮羹 , 适值严冬 , 冰天雪地 , 风雪交加 , 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 , 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 无计可施 , 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 , 扶竹痛哭 。少顷 , 只觉得全身发热 , 风吹过来也是热的 。他睁眼一看 , 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 , 草木也由枯转青了 , 再仔细瞧瞧 , 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 , 母亲的病就好了 。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 , 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 , 天意招平安 。
四、尝粪忧心
庾黔娄 , 南齐高士 , 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到十天 , 忽觉心惊流汗 , 预感到家中有事 , 当即弃官返乡 。回到家中 , 知道父亲已重病两日 , 经医诊治 , 疗效甚微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 , 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 , 如果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 , 发现味甜 , 内心十分担忧 , 夜里跪拜北斗星 , 乞求以身代父亲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 , 黔娄安葬了父亲 。并守制三年 。
五、弃官寻母
朱寿昌 , 宋朝天长(今安徽天长县)人 , 字康叔 。七岁那年 , 他的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妒忌 , 只好改嫁他人 , 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 , 朱寿昌在朝做官 , 曾经刺血写金刚经 , 行四方寻找生母 , 终于得到线索 。于是决心弃官到陕西去寻找生母 。他告别家人 , 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走到陕州(今河南陕县) , 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 , 母子欢聚 , 一起返回 。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苏轼和王安石曾经用诗歌赞美朱寿昌的孝心 。
六、涤亲溺器
黄庭坚(1045—1105)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他是著名诗人 , 与苏轼齐名 , 世称“苏黄”;又是著名书法家 , 为“宋四家”之一 。官至著作佐郎 。他十分孝顺 , 虽然身居高官 , 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 , 每天晚上 , 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 , 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七、扇枕温衾
黄香 , 东汉江夏安陆(今属湖北)人 , 字文疆 。他九岁失去母亲 , 事奉父亲非常孝顺 。夏天暑热 , 他给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 , 他用身体温暖父亲的被子 。江夏太守刘护听说了他的孝行 , 特地旌表他 。黄香少年时就博通经典 , 能写文章 , 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 , 江夏黄童” 。安帝(107—125)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 , 当时魏郡遭受水灾 , 黄香拿出自己的俸禄和所得的赏赐赈济贫民.他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