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塔里能住人吗,古时候塔里面是住人的么

说中国的塔要从印度窣堵波说起 。
早在公元前1500至前600年佛教出现以前的吠陀时期 ,  印度就有一种为藏纳圣贤遗骨而建造的陵墓或坟冢 , 佛教创立之后 , 以这种特别的建筑物安置供奉佛陀舍利 , 佛经记载 , 释迦牟尼涅槃火化后 , 信徒修建了最初的十座窣堵波 , 八座藏舍利 , 一座安置装纳舍利的坛子 , 一座存放火葬堆的灰烬 。印度早期的陵墓或坟冢常被视为污秽和禁忌的场所 , 大多都要建在偏远或隐蔽之地 , 但在佛教教义中 , 释迦入灭绝非释迦之“死” , 而是脱离了轮回转生达到寂灭为乐的境界 , 这意味着佛教理想的最终实现 , 供奉释迦舍利的窣堵波 , 也就绝不等同于佛陀之墓 , 而是佛教终极境界的象征 , 是一种清净吉祥的“神圣之物” , 所以窣堵波往往建造于村落或城市的十字路口或寺院正中 , 供过往信徒和僧俗礼敬朝拜 。
大约在佛涅槃后二百余年 , 传说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打开多座最初的窣堵波 , 以神力分佛舍利并为之另建了八万四千座窣堵波 , 以供天下人礼拜供养 , 印度现存最著名的桑奇大塔 , 就是初建于阿育王在位时期 。

古代的塔里能住人吗,古时候塔里面是住人的么

文章插图
印度桑奇一号大塔 , 主体直径32米 , 高12.8米
印度现存最古老的窣堵波遗迹有多座 , 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呈半球形或卵形的高大覆钵丘 , 在梵文文献中 , 犹如胎或卵形象的覆钵丘 , 具有藏匿、包孕和生命力以及丰饶多产之源的意义 , 覆钵丘也就成为窣堵波的主体 。《大唐西域记》记载佛曾教示如何建造窣堵波:“如来以僧伽胝方叠布下 , 次郁多罗僧 , 次僧却崎 。又覆钵竖锡杖 , 如是次第为窣堵波 。”由此可知 , 方叠僧衣象征台基、饭钵象征覆钵丘 , 锡杖象征刹杆相轮 , 三者合一就是窣堵波的最初原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记云:“佛言:‘应可用砖 , 两重作基 , 次安塔身 , 上安覆钵 , 随意高下 。上置平头……中竖轮竿 , 次着相轮 。其相轮重数 , 或一二三四 , 乃至十三 。次安宝瓶 。’”桑奇大塔这类印度早期窣堵波的形制 , 与这些文献中记载基本一致 , 下部有高大的基台 , 其上为实心覆钵丘 , 覆钵丘小于基台 , 所以基台与覆钵丘之间的空间就成为一圈廊道 , 供僧俗用来右绕礼拜 。覆钵丘顶立一组围成方形的石栏 , 这个部分成为“平头” , 中间立一根杆刹 , 杆上叠置三层小圆伞盖 , 即三层“相轮” 。
古代的塔里能住人吗,古时候塔里面是住人的么

文章插图
印度桑奇一号大塔各部分结构示意图
早期的佛教教义认为佛陀无上伟大 , 佛身不可形象 , 《增一阿含经》云:“如来身者 , 不可造作…不可摸测…不可言长言短 。”所以一开始佛教并没有佛像 , 经过阿育王大力弘法 , 窣堵波就成为佛与佛法的象征物 , 成为信徒和教众最重要的礼拜对象 。
到了公元一世纪左右 , 受到希腊文化影响 , 佛像率先出现在西北印度的贵霜王朝境内 , 在当地的窣堵波上 , 也开始流行雕刻各种佛传、本生等故事 , 原来作为主体的巨大覆钵 , 开始逐渐变小 , 其上的平台和相轮部分则相对变大 , 最下的台基部分则开始出现方形、多层的形制 , 并出现了下部逐渐升高且在其表面设龛刻像的做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