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奠定基础《金匮要略》沿用继承( 三 )


《医学衷中参西录》完善成熟
张锡纯在 《黄帝内经 》 《金匮要略 》 《医门法 律》的基础上,尤其是取 《黄帝内经》和 《医门 法律》之长,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创 造性和系统性地阐释了胸中大气和胸中大气下陷 说,标志着胸中大气及胸中大气下陷学说的完善成 熟,曰 “愚既实验得胸中有此积气与全身有至切 之关系,而尚不知此气当名为何气 。涉猎方书,亦 无从考证 。惟 《金匮》水气门桂枝加黄芪汤下, 有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语 。后又见喻嘉言 《医门法律》谓 ‘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 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始知胸中所积 之气,当名为大气 。因忆向读 《黄帝内经》热论 篇有 ‘大气皆去病日已矣’之语,王氏注大气, 为大邪之气也 。若胸中之气,亦名为大气,仲景与 喻氏果何所本 。且二书中亦未尝言及下陷 。于是复 取 《黄帝内经》挨行逐句细细研究 。乃知 《黄帝 内经》所谓大气,有指外感之气言者,有指胸中 之气言者 。且知 《黄帝内经》之所谓宗气,亦即 胸中之大气 。并其下陷之说 ,《黄帝内经》亦尝言 之 。煌煌圣言,昭如日星,何数千年著述诸家,不 为之大发明耶” [2 ]157。
4. 1 首创胸中大气是胸中宗气 张锡纯继承沿用了喻嘉言创立的胸中大气一 词,但他舍弃其胸中大气为阳气的说法,更舍弃了 其胸中大气不是宗气和膻中之气的说法,首次明确 指出胸中大气就是胸中宗气,符合 《黄帝内经》 之原旨,曰 “至大气即宗气者,亦尝深考 《黄帝 内经》而得之。《素问·平人气象论》曰: 胃之大 络名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按 虚里之络,即胃输水谷之气于胸中,以养大气之道 路 。而其贯膈络肺之余,又出于左乳下为动脉 。是 此动脉,当为大气之余波 。而曰宗气者,是宗气即 大气,为其为生命之宗主,故又尊之曰宗气 。其络 所以名虚里者,因其贯膈络肺游行于胸中空虚之处 也” [2 ]158。又曰 : “又 《灵枢》客邪篇曰: 五谷入 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 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观此书 经文,则宗气即为大气,不待诠解” [2 ]158。
4. 2 首创胸中大气本源是先天之气 张锡纯首创胸中大气之本源为先天之气,弥补 了 《黄帝内经》胸中大气来源于后天脾胃之气的 不足 。张锡纯认为,胸中大气来源于先天之气,培 养于后天之气,最后团聚于胸中,曰 “然此篇专 为五味养人而发,故第言饮食能养胸中大气,而实 未发明大气之本源 。愚尝思之,人未生时,皆由脐 呼吸 。其胸中原无大气,亦无需乎大气 。迨胎气日 盛,脐下元气渐充,遂息息上达胸中而为大气 。大 气渐满,能鼓动肺膜使之呼吸,即脱离母腹,由肺 呼吸而通天地之气矣” [2 ]158 ; 又曰 : “大气者,充 满胸中,以司肺呼吸之气也 。人之一身,自飞门以 至魄门,一气主之 。然此气有发生之处,有培养之 处,有积贮之处 。天一生水,肾脏先成,而肾系命 门之中,有气息息萌动,此乃乾元资始之气 ,《黄 帝内经》所谓 ‘少火生气’也 。此气既由少火发 生以徐徐上达,培养于后天水谷之气而磅礴之势 成,绩贮于膺胸空旷之府而盘据之根固 。是大气 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 之地为宅窟者也” [2 ]155。
4. 3 首次系统阐释胸中大气的功能 张锡纯在 《黄帝内经》和 《医门法律》的基 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首次系统地 阐释了胸中大气的功能,曰 “且细审 ‘以贯心脉, 而行呼吸’之语,是大气不但为诸气之纲领,并 可为周身血脉之纲领矣” [2 ]158 ; 又曰 : “夫均是气 也,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 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故 郑而重之曰大气” [2 ]156 ; “迨临证细心体验,始确 知于肺气呼吸之外,别有气贮于胸中,以司肺脏之 呼吸 。而此气且能撑持全身,振作精神,以及心思 脑力官骸动作,莫不赖乎此气 。此气一虚,呼吸即 觉不利,而且肢体痠懒,精神昏聩,脑力心思为之 顿减 。若其气虚而且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呼 吸顿停,昏然罔觉” [2 ]157。尤为可贵的是,张锡纯还首次用气化学说解释 了胸中大气主持全身之气的道理 。曰 “人之胸中 上不通咽喉,下有膈膜承之,与膈下脏腑亦不相 通,此中所积之大气,何以能主持人之全身? 答 曰: 此理易解,如浮针于缸中,膈缸执磁石引之, 针即随磁石而动,无他,其气化透达也 。胸中大 气,虽不与全身相通,实息息与全身相通,其气化 之透达,实犹隔缸之磁石与针也 。况人身之经络, 原无处不相贯彻乎 。且其所以能主持全身者,正赖 其与他所不相通耳 。设有显然隧道通于他处,其气 即不能搏结胸中,又何以主持全身乎!” [2 ]17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