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首创 “大气”之名,近代张锡 纯在汲取 《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医门法律》 论述的基础上,完善了胸中大气学说,进而首创胸 中大气下陷学说,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 价值 。我们通过分析 《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医门法律》对大气的认识,试图探寻张锡纯胸中 大气及其下陷学说的孕育过程 。
1 《黄帝内经》奠定基础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 : “胃之大络,名曰 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 也 。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 结而横,有积矣; 绝 不至曰死 。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 《灵 枢·邪客》曰 : “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 宗气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 心肺,而行呼吸焉 ” ; 《灵枢·五味》曰 : “谷始入 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 。别 出两行,营卫之道 。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 中,命曰气海 。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 入 。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 。故谷不入, 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 ; 《灵枢·海论》曰: “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 气海不足 者,则气少不足以息 ” ; 《灵枢·五色》曰 : “雷公 曰: 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 黄帝曰: 大气入于脏 腑者,不病而卒死矣”。综合分析以上条文 , 《黄 帝内经》认识 “大气”的贡献和不足之处有以下 几点 。
第一 ,《黄帝内经》首创 “胸中”和 “大气” 名称,为明末清初喻嘉言创立 “胸中大气”一词 提供了依据,也为张锡纯完善创新胸中大气学说和 创立胸中大气下陷学说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 明确指出 “宗气”和 “大气”都积于胸中,称之 为气海,这为张锡纯认为 “胸中大气”为 “宗气” 提供了依据,也为否定张仲景和喻嘉言认为 “大 气”是阳气提供了直接证据 。
第二 ,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宗气来源于脾 胃,为张锡纯认为胸中大气培养于后天之气,并进 而探讨其本源为先天之气奠定了基础 。
第三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 “宗气”的功能 是贯心脉和行呼吸,为喻嘉言拓展延伸胸中大气的 功能和张锡纯系统总结胸中大气的功能奠定了基 础。《黄帝内经》首次阐释大气病机为 “宗气泄” “气少 ” “气海不足”等,其临床表现为左乳下其 动应衣、气少不足以息、不病而卒死等,这些为喻 嘉言认识胸中大气关乎生死和张锡纯创立胸中大气 下陷学说提供了依据 。
第四,尽管 《黄帝内经》首创 “胸中”和 “大气”名称,但却没有将胸中和大气直接联系起 来形成 “胸中大气”一词。《黄帝内经》首创 “大 气”来源于脾胃,但没有象张锡纯那样更深层次 探寻 “大气”之本源。《黄帝内经》首创 “宗气 泄 ”“气少 ” “气海不足”等,但没有创立 “胸中 大气下陷”一词,导致对胸中大气病机的研究不 够深入 。
《金匮要略》沿用继承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 : “寸口脉 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 。跗阳脉微而迟, 微则为气,迟则为寒 。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 。手 足逆冷,则荣卫不利 。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 逐; 气转膀胱,荣卫俱劳; 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 不通即骨痛 。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 阴 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实则矢 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 。气分,心下坚,大如 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 汤主之 。”在该条文中,张仲景提出了 “大气一 转,其气乃散”的经典论断 。
推荐阅读
- 插叙的作用的解题套路
- win7弹窗广告关闭教程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这句的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翻译
- 女人抗衰老方法
- 且试天下小说剧情介绍
- 如何删除微信联系人好友
- 有太阳城之称的是哪个城市
- 煌精二材料是什么
- 仙剑奇侠传5手游新手玩法 阵容搭配技巧及魂玉获得方法_充值送小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