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入城歌词 老月光歌词( 六 )


到了明清鼎革之际,“江湖”这个隐形社会日益庞大 。江湖中有句行话,三姑六婆最为可怕,“僧道尼姑休来往,在堂前莫叫卖花婆 。”哪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哪六婆:稳婆、花婆、巫婆、虔婆、药婆、媒婆 。
男女卜者,也应作如是观 。
在一生致力于科举考试、思想又近佛的落魄书生蒲松龄眼中,隐形社会之中的卜者,既在日常生活之中,又在日常生活之外,有着潜在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正如在他在《妖术》篇篇末所云:“我曾说过求卦的人是一大痴,世上能有几个决人生死而没有差错的卜者?求卦不准,不如不卜 。就算你明白告诉我死期将至,那又该如何呢?何况还有卜者借人命神其术的,这就更加可畏了 。”可以想象,蒲松龄碰到的卦摊,多数是“腥盘” 。
蒲松龄应该是捕捉到了一场“腥盘”的骗局和一场对阵者身高悬殊的打斗,再把两个故事合二为一,才写下了这个险恶的江湖故事 。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蒲松龄写《聊斋》的素材,许多是从古书尤其是从唐人传记变化而来 。《聊斋》中的名篇《侠女》,正是取材唐人传奇 。

月光入城歌词 老月光歌词

文章插图
《聊斋志异》(2005)剧照 。
唐朝,这个侠女报父仇的故事流传甚广,见于五种记载:李端言的《传》(今已佚),崔蠡的《义激》,李肇的《唐国史补》,薛用弱的《集异记》,皇甫氏的《原化记》 。
故事大同小异,说的是唐代贞元末、元和初有一位来历不明的奇女子,嫁给寻常人家 。有一晚忽然不见,天亮前归来,颜色甚喜,若有得者,丈夫诘问,就举起一个皮袋子,说,里面是仇人的头,之前和此人有杀父之仇,今日终于得报 。丈夫惊恐 。女子笑道,就此别过,放心,事情机密,不会连累你 。说完,女子离去,出门如风,身如飞鸟,武功极高 。等丈夫还没缓过神来,女子飞身又回,说,孩子还小,喂最后一次奶再走吧 。少顷,丈夫掌灯来看,孩子已身首异处 。
如此惊心动魄的故事,着实让人着迷,也打动了数百年之后的蒲松龄 。他据此改写的名篇《侠女》也很好看,有古风,有唐人传奇的味道 。
《侠女》的具体情节,众所周知,不再赘述,只有一处值得关注 。蒲松龄在文中将唐人五种记载里一再保留的“杀子”以绝其念这一暗黑情节,改写为更为光明的“赠子”以报落魄书生 。蒲松龄在文中还增设了侠女老母亲这一角色,儿子在侠女老母亲去世之后再出生,有着浓浓天道轮回、生生不息的意味 。这也是蒲松龄看世界的角度 。不过在我看来,蒲松龄在此处的修改,恰恰证明了他对真正侠义精神的隔膜 。
何以这么说?侠义之士所作所为,有自己独特的规则,这种规则存在于他们自洽的世界,或者说“隐形社会”之中,除此之外的社会常规、人之常情,从理论上说,都可以弃之不顾 。如唐人传奇之中,为报父仇的侠女,母子之情可以不顾 。这是多么有戏剧冲突的一个情节,足以让莎翁目瞪口呆 。
据说,梁启超曾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前八个字被金庸写入《神雕侠侣》 。郭靖让杨过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杨过听得“耸然动容” 。“侠之大者”,其实是儒家观点,是儒家对侠义的想象与规劝 。在真实层面,侠未必这么做 。把侠义精神推到极致,就是对现实的冲撞,这韩非子早就有言在先,“侠以武犯禁” 。
荡开笔来说,蒲松龄笔下也不是没有杀子的情节,在《细侯》篇中就有 。故事说的是,风尘女子细侯结识落魄书生满生,后来造化弄人,与满生断了音讯,不得不嫁给一个富有商人,并生下一儿,细侯重新得知满生消息之后,杀怀中子,奔向满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