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是谎言还是事实?为何很多人对这句话嗤之以鼻?( 二 )


遍布全国的25个藩王 。遭遇灭顶之灾 。大明王朝最后一位皇帝 。崇祯皇帝自缢于石景山 。
其后代的下落 。至今不为世人知晓 。三百余年过去了 。从那次劫难中幸存下来的朱家后人 。在今天重新捡拾起那些撞击后的历史小碎片 。把它们逐一重新拼接起来 。让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显现出来 。

“天子守国门”是谎言还是事实?为何很多人对这句话嗤之以鼻?

文章插图
咱们可以想象:一切都准备好了 。崇祯皇帝淡定地打开发髻 。抬起头 。最后一次仰望着天空 。
他仿佛看到曾经的辉煌 。朵朵祥云徜徉在天际 。
【“天子守国门”是谎言还是事实?为何很多人对这句话嗤之以鼻?】他无可奈何的仰天长叹 。双手遮住悲戚的面容 。大臣们都抛弃了他 。京城一片混乱 。他连普通老百姓的衣服都找不到 。出去就可能被乱箭射死 。或者像福王一样被烹杀 。
他正在设想各种死法 。最后还是选择了自缢的死法 。他有气无力的站上一颗大石头 。伸手拉过绑在树上的锦带 。套在项上 。
他绝望地蹬开了垫脚石 。送自己的灵魂西去 。时年35岁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是一语成谶 。还是崇祯皇帝对祖宗的交代 。咱们确实无法分清楚 。但是在1644年初春的北京城 。崇祯皇帝真真切切做到了“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是谎言还是事实?为何很多人对这句话嗤之以鼻?

文章插图
太监王承恩见崇祯已自缢身亡 。悲痛欲绝的他 。把崇祯从槐树上放下来 。整理好他的仪容 。又朝他磕了三个头 。便在另外一棵树上自缢 。随崇祯而去 。
随着崇祯皇帝的去世 。大明王朝从此结束 。
“天子守国门” 。成为明朝君主的底线 。宁做亡国之君 。也不做逃跑皇帝 。
为何很多人对“天子守国门”的行为 。嗤之以鼻呢!
历史上 。有太多王朝成为“逃跑”王朝 。通过逃跑 。来苟延残喘 。来苟且偷生 。或者只求偏安一隅的继续苟活
东周、东晋、南宋等王朝 。说好听点是东迁或南迁 。说白了就是逃跑呢!比如说偏安一隅的南宋 。就要向金国年年岁贡 。饱受着臣国之辱 。
“天子守国门”是谎言还是事实?为何很多人对这句话嗤之以鼻?

文章插图
当年 。明成祖朱棣以靖难之变登位后 。为抵御北方强敌 。迁都北京 。并立下了两条硬气的大明遗训:不和亲 。不赔款 。不割地 。不纳贡;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
尤其是 。末代皇帝朱由检 。宁死不愿逃到陪都南京 。最终自缢于北京景山脚下的一株老树之上 。以身殉国 。践行了“君王死社稷”的祖训 。
朱棣的后代子孙们 。虽多有不肖者 。但“四不”却都做到了 。谁在嗤之以鼻呢?
当然后面的清朝皇帝 。就未必能够做到“天子守国门” 。
“天子守国门”是谎言还是事实?为何很多人对这句话嗤之以鼻?

文章插图
很多清朝的大臣就对此说三道四 。认为“天子守国门” 。就是迂腐不堪的说教而已 。他们当然可以嗤之以鼻了!
据说咸丰皇帝 。还不如女流之辈呢!连慈禧都懂得“天子守国门”的道理 。
据说第二次鸦片战争 。慈禧已是咸丰帝的懿贵妃 。八里桥惨败后 。英法联军扑向京师 。咸丰帝决定逃往热河 。
她却一再谏阻咸丰皇帝 。她认为皇帝应“天子守国门” 。皇帝应该留在京师 。来组织各地勤王 。为此她还触怒了咸丰帝 。差点引来杀身之祸 。
“天子守国门”是谎言还是事实?为何很多人对这句话嗤之以鼻?

文章插图
中法战争爆发后 。主战派和主和派争执不下 。慈禧将越南战场失利归咎于摄政王“因循委靡” 。解除他一切职务 。其他四位主和的军机大臣 。也悉遭罢免 。懿旨对法宣战 。
看来慈禧也是懂得“天子守国门”的道理 。
事实上 。明朝之后 。东北各部族政权的陆续崛起 。都说明“国门”确实存在 。何必嗤之以鼻呢!
纵观中国历史 。1000年来 。随着东亚势力与中原的接触日多渐广 。中华王气逐渐从关中 。而后转东折北 。最终至于北京 。
历经辽金元明清 。奠定了北京的首都地位 。实乃地理使然 。时势如此 。
“天子守国门”是谎言还是事实?为何很多人对这句话嗤之以鼻?

文章插图
其实 。北京虽属内地 。实近塞外 。故明代确实可谓“天子守国门” 。
自永乐迁都北京后 。国都被置北疆 。天子守国门 。这在大一统中华帝国历史上尚属首创 。
从那以后 。据说平均每隔30年左右 。大明就要发生一次京城军事危机 。而这一切似乎都缘起于“一代圣主”朱棣篡位登基之后 。进而勇于调整明朝的北疆军事战略 。以及迁都国防线上的战略创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