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不是谎言 。这个还得从明成祖朱棣说起 。
朱元璋死后 。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借口 。率军攻入南京 。被群臣拥立为帝 。这就是明成祖 。
靖难之役后 。朱棣一直忧心着北方边患问题 。他担心以明军大将统重兵于北平 。会再度出现一个唐朝安禄山式的人物 。而以藩王镇守 。则又难保不会再次出现藩王叛乱 。
文章插图
朱棣思来想去 。真是左右为难 。最后他觉得干脆亲自坐镇北京 。对北元各部采取攻势防御 。以实现他“天子守国门”的宏伟志向 。
后来 。礼部尚书李至刚等人奏请 。燕京北平是永乐皇帝的“龙兴之地” 。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 。立为陪都 。
朱棣闻之大喜 。立即改北平为北京 。北平府因此升格为顺天府 。称“行在” 。同时迁徙百姓以充实北京人口 。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以及部分江南的富豪 。
“天子守国门”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事实 。它主要体现在这么三个方面 。
文章插图
不过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 。他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最终让藩王有名无权 。有人认为 。这种做法是明灭亡 。而地方却无力相救的根本原因 。
削藩政策的延续 。说明朱元璋分封诸王之策 。早就不符合实际了 。朱棣迁都京城的理由就是:“天子守国门” 。
北平是朱棣的老巢 。在靖难之役后 。成为北方最重要的军事重镇 。所以更要苦心经营 。
永乐元年 。朱棣改北平为北京 。设为“行在” 。也就是行都 。并大力修建紫禁城
永乐年间 。明朝正式迁都北京 。改顺天府为京师 。把南京作为留都 。在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所有理由中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
文章插图
纵观明朝历史 。对外关系上远远比不上汉唐的强势 。但是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 。明代的君主 。都没有屈膝投降 。或者逃跑的 。这一点和“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相结合 。构建了明王朝对外的强硬态度 。
从这个角度看 。“天子守国门”也是一种非常“霸气”的宣言书 。
其二、“天子守国门” 。也反映一种军事力量的格局 。也就是以国都为中心 。来配置全国的军队 。据说北京由永乐皇帝直接指挥的军队 。就有12万之众
为了体现北京作为“国门”的重要地位 。明朝不断地加强首都的军事力量 。
文章插图
在迁都北京之前 。朱棣于永乐十八年 。从南京抽调了一部分卫所到北京 。
其调动的基本方式 。是将原驻南京的某些卫一分为二 。一部分调往北京 。一部分留守南京 。经这样的调动后 。驻守北京的军队越来越多 。
这样 。就促使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侍卫军的“卫” 。从12个增加到22个 。
此外 。五军营中的十二个营、围子手营 。三千营中的各司 。五千下营等 。也具有侍卫的作用 。他们承担侍卫明朝皇帝的大驾 。以及明朝宫廷护卫的任务 。
这些营的主要任务 。是负责操练在京各卫、中都留守司 。以及山东、河南、大宁都司所属各卫 。轮班来京城的马步军操练 。
文章插图
特别是殚忠效义营 。设坐营官1员、把总1员 。下辖殚忠营和效义营 。都是最精锐的禁卫军 。
咱们按照明代初期 。卫所编制规定计算 。每卫约5600人 。这样算下来 。仅北京一地由永乐皇帝直接指挥的军队 。就有12万之多 。
其三、“天子守国门” 。还是明朝君主的底线 。宁做亡国之君 。也不做逃跑皇帝
明朝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后 。实行“天子守国门”的政策 。因为一直面对北方鞑靼、瓦刺等蒙古部落的威胁 。后期又与清朝的前身后金政权在辽东进行争夺 。
“天子守国门”的政策 。就成为明朝君主的底线
文章插图
朱棣迁都到北京 。虽然有其他因素 。但对外冠冕堂皇的说法 。就是“天子守国门” 。天子守国门意思就是:皇帝不能坐在中间享福 。要守国门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1644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明太祖朱元璋率军征战几十年创下的大明王朝易主 。朱家人几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 。
推荐阅读
- 抖音免费素材网站有哪些,有这几个网站就够了
- 怎么下载大逃杀?
- 上古卷轴5:天际怎样传送_传送条件分享
- 为什么每个朝代对历任皇帝的称呼都不一样?
- steam上好多优化很好的游戏,为什么《绝地求生》不优化?
- 讲述汉朝历史、比较贴近历史真相的书都有哪些?
- Lenovo-pc能不能带动LOL,能带动什么游戏?
- 如何礼貌拒绝工作机会的句子 找到工作后怎么拒绝其他公司
- 气节害死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为何会被气节害死?